夏日晨起,说是去晨练,不如说是找个理由去荷花池。
长条形的荷花池中段架着一座木桥,驻足在木桥上,左眼是荷叶田田,右眼是田田荷叶。无风的盛夏日,来这里觅风的踪迹吧,风过处,随风泛起一层层荷叶的绿波。
还记得周敦颐的《爱莲说》吗?中学时必背的一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当时的我完全被莲的君子之气节折服,脑海中的莲就是荷花的形象。直到某一天,闹了个笑话,错把荷叶画成了睡莲叶,才想起这《爱莲说》中爱的究竟是莲还是荷呢?
荷与莲,傻傻分不清。
不至于吧,辨识度很高啊。
一眼望去,满池塘的荷,叶和花都高挺出水面,硕大的叶和花仅靠一根根细长的茎杆支撑,一叶一杆,一花一杆,高度近两米,风姿绰绰,亭亭玉立。
而莲,通常说的是睡莲吧,多种在浅水水域,虽也能蔓延成片,因为贴着水面而生,气势减弱许多,叶和花都小了一个尺寸(大王莲除外),油亮的叶片上有明显的V字缺口,虽能铺满水面,却只是漂浮在水面上,花亦然,花朵多睡在水面,美其名曰“睡美人”,也有的品种稍稍挺出水面开放的,临到晚上花朵又会闭合缩入水底。
如果说这是荷与莲的区别,那荷花里端坐着的为啥叫莲蓬呢?莲蓬里住着的为啥叫莲子呢?泥塘里埋着的又为啥叫莲藕呢?
看来,荷与莲还真是纠缠的,说到辨识度高的其实是荷花与睡莲。
往年夏天荷花繁茂时,我都会去荷花池拍下大量的荷花照,各种角度的,各种光线的,含苞待放的,尽情盛开的,一直相伴到秋天剩下一池残荷。
今年的第一次相遇,我依然情不自禁地打开手机留下了她巳蛇年的身影,之后便克制着不带手机出门,独自安静地在木桥上吸吮着她的芬芳。
去年在后院的水池里种了两盆睡莲。种下时只是一小节藕节,埋在花盆里,和上稀泥,沉入水池底,然后就是静静地等待。寒冬时,水池中的水结了厚厚的一层冰,没想到今年夏天,两盆都开花了。每天在厨房忙碌时,透过玻璃窗,看到水池中静静开放的睡莲,幸福感油然而生。
爱荷亦爱莲。爱荷的高洁挺拔,爱莲的静谧独守,自在妙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