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件事情,必然都带有一个目的,不管是有明确意识或是随心的;如果这是一件对人的事,对方对这件事情效果的期望则应该成为这件事情的最终目的
很多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往往都是不假思索或是简单的思考片刻后便立刻开工了;他们并没有再仔细思考一下整件事情的整体逻辑:即做这件事情我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或是对方的期望是什么;需要达到这个目的或是完成期望应该怎样去做,它的步骤是怎样的?然后才是怎么把这件事情以更好的方式完成;在没有想明白逻辑的状态下做事,出现的情况往往是自我思维模式代入,也就是:将我对这件事情的理解,我对这件事情的期望,做为做这件事情的指导依据进而推进;忽略了它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或是是否符合对方期望,这样的结果轻辙事倍功半,重辙背道而驰
很多事情在具体细节上风马牛不相及,但在底层逻辑上是相通的;举几个例子:A.某人在招待客人煮饭时米放少导致饭烧干了,客人问之前回复之前没有经验所以烧坏了;B.吃完后在客人面前表演一盘星际2;结果不到2分钟就被对面火车一波A平了,客人问缘由答曰没想到,C.第二天约好了晚上吃饭,某人下班迟了,客人之前说出发时回个信息答曰好,结果出发时并未发信息导致客人不悅,解释说因为和老总开会所以没发;这三件事情之间看起来毫无任何联系,但实际上仔细分析它们有着共同的逻辑:此君在遇到问题时的思路,总是 寻找身边偶然事件作为客观因素---》在这个因素下给自己做解释找台阶---》让自己从这件事中减轻责任感 --》进而给自己逃避和偷懒的理由借口;这个过程既不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也不尊重和审视对方实际感受,最后的效果和他本身要完成的目标大相径庭也是在所难免
做一件事情要保证良好的效果,做之搭建清晰的逻辑框架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