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法)古斯塔夫.勒庞(1841-1931)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有“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利”之称。书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天才般的洞见,从而带给我们一场震撼人心的“毁三观”的思想享受。
“创造和领导着文明的,从来都是少数的高级知识分子而不是群体。”群体只有强大的破坏力,他们的规则永远是渴望回到野蛮阶段,而有着复杂的规章制度、从本能状态进入理性状态的文明,从来都是属于文化的高级阶段。一旦形成了群体,其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并不会比19世纪的群体进步多少,因为影响群体智慧的不是单个人的智慧,而是人们无意识的本性行为。
1、群体完成不了高智商的工作。
在集体的气氛下,个人的智能差异化被削弱了,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噬,无意识特质逐渐占了上风。形成群体后,个体的才智就变得平庸了。群体积累起来的只有愚蠢的智慧,而非天才的智慧,即使是高智商人士在群体中也只能用普通人的平庸智力来处理工作。
2、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群体容易冲动、易变和急躁,他们做事经常不经过大脑,个人的行为完全是外界刺激的结果,孤立的个人有对刺激的反应的加工能力,而群体却缺少这种能力;
群体易受暗示和轻视,他们歪曲自己亲眼目睹的事实,甚至把歪曲性的想象所引起的幻觉和真实的事件混为一谈。比如说历史:因为群体证词容易出现失误,所以史学著作所记载的事实大多是无根据的记述;
群体感情夸大且简单,他们不能对事物进行细致的区分,总是把事情看作一个整体,而看不到事物中间的过度状态;
群体的道德:他们经常能表现出很高的道德。他们可以为了自己只有一知半解的信仰而英勇地面对死亡,可以为了服从一道命令而罢工,群体对个人道德的净化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律,但它却是一种我们可以经常看到的常态。
现下的网络环境常常出现如此的“乌合”。今天看了第一卷。要很专注才能看下去。但内心不小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