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开发面试题(二)

一、Swift中,Int 在内存中占多少个字节?(32 位/64 位)?

在Swift中,Int的大小取决于运行平台的架构:

  • 在32位平台上Int占用 4个字节(32位)。
  • 在64位平台上Int占用 8个字节(64位)。

因此,Int的大小是与平台相关的,通常在现代的iOS和macOS设备上,Int会占用8个字节,因为大多数设备都是64位架构。

二、如何用不可变数组写一个可变数组的存储结构?

在iOS开发中,可以使用不可变数组(NSArray)来实现一个可变数组(NSMutableArray)的存储结构。通过创建一个不可变数组并在需要时进行复制和更新,可以模拟可变数组的行为。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如何实现这一点:

class CustomMutableArray<T> {
    private var internalArray: NSArray

    init() {
        self.internalArray = NSArray()
    }

    // 添加元素
    func add(_ element: T) {
        let mutableArray = internalArray.mutableCopy() as! NSMutableArray
        mutableArray.add(element)
        internalArray = mutableArray.copy() as! NSArray
    }

    // 删除元素
    func remove(at index: Int) {
        let mutableArray = internalArray.mutableCopy() as! NSMutableArray
        mutableArray.removeObject(at: index)
        internalArray = mutableArray.copy() as! NSArray
    }

    // 获取元素
    func get(at index: Int) -> T? {
        return internalArray[index] as? T
    }

    // 获取数组的大小
    var count: Int {
        return internalArray.count
    }
}

说明

  1. 内部存储:使用NSArray作为内部存储结构,确保数组是不可变的。
  2. 添加元素:在add方法中,首先创建一个NSMutableArray的副本,添加新元素,然后将其转换回NSArray并更新内部存储。
  3. 删除元素:在remove方法中,类似地,创建一个NSMutableArray的副本,删除指定索引的元素,然后更新内部存储。
  4. 获取元素get方法用于获取指定索引的元素。
  5. 计数count属性返回当前数组的元素数量。

通过这种方式,虽然使用了不可变数组,但仍然可以实现可变数组的功能。每次修改数组时,都会创建一个新的数组副本,从而保持不可变性。

三、什么是自动释放池,它的底层工作原理是什么?

在iOS开发中,自动释放池(Autorelease Pool) 是一种内存管理机制,用于管理对象的生命周期,特别是在使用引用计数的环境中。它主要用于处理那些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创建的对象,这些对象在不再需要时会被自动释放。

自动释放池的工作原理

  1. 引用计数:在Objective-C和Swift中,内存管理主要依赖于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每个对象都有一个引用计数,表示有多少个强引用指向该对象。当引用计数降为零时,对象会被释放。

  2. 自动释放:当你调用autorelease方法时,系统会将该对象添加到当前的自动释放池中。这个对象的引用计数会增加,但不会立即释放。相反,它会在自动释放池被清空时释放。

  3. 自动释放池的创建:在每个线程中,系统会维护一个自动释放池。通常在@autoreleasepool块中创建自动释放池。这个块的结束标志着自动释放池的清空。

  4. 清空自动释放池:当自动释放池被清空时,池中的所有对象的引用计数会减少1。如果某个对象的引用计数降为零,它会被释放。这个过程通常在池的作用域结束时自动发生。

示例

以下是一个使用自动释放池的简单示例:

@autoreleasepool {
    NSString *string = [[NSString alloc] initWithFormat:@"Hello, World!"];
    // string 被添加到自动释放池中
    // 在这个块结束时,string 的引用计数会减少并可能被释放
}

何时使用自动释放池

  • 大量临时对象:在循环中创建大量临时对象时,使用自动释放池可以有效管理内存,避免内存峰值。
  • 后台线程:在后台线程中,通常需要手动创建自动释放池,以确保临时对象在使用后被正确释放。

总结

自动释放池是一个重要的内存管理工具,帮助开发者在使用引用计数时更方便地管理对象的生命周期。通过自动释放池,开发者可以减少内存泄漏的风险,并确保临时对象在不再需要时被及时释放。

四、RxSwift是什么?它的底层实现原理?

在iOS开发中,RxSwift 是一个响应式编程框架,旨在简化异步编程和事件驱动编程。它是ReactiveX(响应式扩展)的一部分,提供了一种使用可观察序列(Observable Sequences)来处理异步数据流的方式。

RxSwift的核心概念

  1. 可观察对象(Observable):RxSwift的核心是可观察对象,它代表一个可以发出数据的序列。你可以订阅这些序列,以便在数据变化时接收通知。

  2. 观察者(Observer):观察者是对可观察对象的订阅者,它会在可观察对象发出新数据时接收这些数据。

  3. 操作符(Operators):RxSwift提供了许多操作符,用于对可观察序列进行转换、过滤、组合等操作。这些操作符使得处理数据流变得更加灵活和强大。

  4. 调度器(Scheduler):调度器用于控制代码的执行上下文,允许你指定在哪个线程上执行某些操作。

RxSwift的底层实现原理

  1. 可观察序列:RxSwift使用Observable类来表示可观察序列。这个类实现了ObservableType协议,允许你定义如何发出数据、错误和完成事件。

  2. 订阅机制:当观察者订阅可观察对象时,RxSwift会创建一个Disposable对象。这个对象用于管理观察者的生命周期,确保在不再需要时可以取消订阅。

  3. 事件流:可观察对象通过发出事件(如nexterrorcompleted)来通知观察者。观察者通过实现相应的回调方法来处理这些事件。

  4. 操作符链:RxSwift的操作符是通过函数式编程的方式实现的。每个操作符返回一个新的可观察对象,允许你以链式方式组合多个操作。

  5. 内存管理:RxSwift使用引用计数和DisposeBag来管理内存。DisposeBag是一个容器,用于存储多个Disposable对象,确保在不再需要时自动释放资源。

示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RxSwift示例,展示如何使用可观察对象和观察者:

import RxSwift

let disposeBag = DisposeBag()

// 创建一个可观察对象
let observable = Observable.just("Hello, RxSwift!")

// 订阅可观察对象
observable.subscribe(onNext: { value in
    print(value)
}).disposed(by: disposeBag)

总结

RxSwift是一个强大的响应式编程框架,提供了一种优雅的方式来处理异步数据流和事件。通过可观察对象、观察者和丰富的操作符,RxSwift使得复杂的异步编程变得更加简单和可维护。其底层实现基于可观察序列和事件流,结合内存管理机制,确保高效的资源使用。

五、说一说 Swift 中的单例模式?

在iOS开发中,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 是一种设计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Swift中实现单例模式非常简单,通常使用静态属性来实现。以下是Swift中单例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式。

单例模式的特点

  1. 唯一性:单例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
  2. 全局访问: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来获取该实例。
  3. 延迟加载:实例通常在第一次访问时创建,而不是在程序启动时创建。

Swift中的单例实现

在Swift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单例模式:

class Singleton {
    // 静态常量,确保线程安全
    static let shared = Singleton()

    // 私有初始化方法,防止外部实例化
    private init() {
        // 初始化代码
    }

    // 示例方法
    func doSomething() {
        print("Doing something...")
    }
}

使用单例

要使用单例,只需通过shared属性访问它:

Singleton.shared.doSomething()

说明

  • 静态常量static let shared确保在整个应用程序生命周期中只有一个实例,并且是线程安全的。
  • 私有初始化:通过将初始化方法标记为private,防止外部代码创建新的实例。
  • 全局访问:通过shared属性,任何地方都可以访问单例实例。

总结

单例模式在Swift中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设计模式,适用于需要全局共享状态或资源的场景。通过使用静态属性和私有初始化方法,可以轻松实现线程安全的单例。

六、Swift 中,如何实现可选协议?

在Swift中,实现可选协议(Optional Protocols)通常是通过使用@objc属性和Optional关键字来完成的。这种方式主要用于与Objective-C的兼容性,因为Swift本身不直接支持可选协议。以下是如何在Swift中实现可选协议的步骤和示例。

步骤

  1. 使用@objc修饰符:为了使协议能够被标记为可选,协议必须使用@objc修饰符。
  2. 使用Optional关键字:在协议中,使用@objc optional来标记可选的方法。
  3. 实现协议:在类中实现协议时,可以选择实现可选的方法。

示例

以下是一个实现可选协议的示例:

import Foundation

// 定义一个可选协议
@objc protocol MyOptionalProtocol {
    func requiredMethod() // 必需方法
    @objc optional func optionalMethod() // 可选方法
}

// 实现协议的类
class MyClass: MyOptionalProtocol {
    func requiredMethod() {
        print("This is a required method.")
    }
    
    // 可选方法可以选择实现
    func optionalMethod() {
        print("This is an optional method.")
    }
}

// 使用示例
let myObject = MyClass()
myObject.requiredMethod() // 输出: This is a required method.

// 检查可选方法是否实现
if let optionalMethod = myObject.optionalMethod {
    optionalMethod() // 输出: This is an optional method.
} else {
    print("Optional method not implemented.")
}

说明

  1. 协议定义MyOptionalProtocol协议中定义了一个必需方法requiredMethod和一个可选方法optionalMethod
  2. 类实现MyClass实现了MyOptionalProtocol协议,并提供了必需方法的实现。可选方法optionalMethod可以选择实现。
  3. 调用可选方法: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可选链(Optional Chaining)来调用可选方法,确保在调用之前检查该方法是否已实现。

注意事项

  • 可选协议主要用于与Objective-C代码的互操作性。在Swift中,通常建议使用默认实现或扩展来处理可选行为。
  • 使用@objc和可选协议会使代码与Swift的类型安全性有所妥协,因此在Swift中使用时要谨慎。

总结

在Swift中实现可选协议需要使用@objc修饰符和Optional关键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创建与Objective-C兼容的可选协议,允许类选择性地实现协议中的方法。

七、用名字加载图片和文件加载图片,在内存中的区别?

在iOS开发中,使用名字加载图片和文件加载图片的方式在内存中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以下是这两种方法的比较和它们在内存中的区别:

1. 使用名字加载图片

使用名字加载图片通常是通过UIImage(named:)方法实现的。这种方法会在应用的资源包中查找指定名称的图片。

let image = UIImage(named: "exampleImage")

内存处理

  • 缓存机制UIImage(named:)会使用内存缓存来存储加载的图片。如果同名的图片已经被加载,它会直接从缓存中返回,而不是重新加载。这可以提高性能,减少内存使用。
  • 自动释放:当图片不再被使用时,系统会自动管理内存,释放不再需要的缓存图片。
  • 内存占用:如果加载的图片较大,可能会占用较多内存,尤其是在多次加载同一图片时。

2. 使用文件路径加载图片

使用文件路径加载图片通常是通过UIImage(contentsOfFile:)方法实现的。这种方法直接从指定的文件路径加载图片。

let imagePath = Bundle.main.path(forResource: "exampleImage", ofType: "png")
let image = UIImage(contentsOfFile: imagePath!)

内存处理

  • 不使用缓存UIImage(contentsOfFile:)不会使用内存缓存,每次调用都会从文件系统中读取图片。这意味着每次加载都会消耗更多的资源,尤其是在频繁加载同一图片时。
  • 手动管理:使用文件路径加载的图片需要开发者手动管理内存,确保在不再需要时释放资源。
  • 内存占用:由于没有缓存机制,内存占用可能会更高,尤其是在加载大量图片时。

总结

  • 使用名字加载图片UIImage(named:))会利用内存缓存,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内存管理,适合频繁使用的图片。
  • 使用文件路径加载图片UIImage(contentsOfFile:))则不使用缓存,每次都从文件系统加载,适合一次性加载的图片,但可能导致更高的内存使用和更慢的加载速度。

在实际开发中,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具体的使用场景和性能需求。对于常用的图片,推荐使用名字加载;对于动态或一次性加载的图片,可以考虑使用文件路径加载。

八、GCD Grounp队列组的使用

在iOS开发中,GCD(Grand Central Dispatch) 是一个强大的并发编程工具,允许开发者轻松地管理多线程任务。GCD Group(队列组)是GCD的一部分,用于将多个异步任务组合在一起,以便在所有任务完成后执行某个操作。

GCD Group的基本概念

  • 队列组:GCD队列组允许你将多个任务组合在一起,并在所有任务完成后执行一个回调。
  • 异步执行:任务可以在不同的线程上异步执行,GCD会自动管理线程的创建和调度。
  • 通知完成:可以在所有任务完成后接收通知,适用于需要等待多个任务完成的场景。

使用GCD Group的步骤

  1. 创建队列组:使用DispatchGroup类创建一个新的队列组。
  2. 进入组:在开始一个异步任务之前,调用enter()方法。
  3. 离开组:在任务完成后,调用leave()方法。
  4. 等待组完成:使用notify(queue:execute:)方法在所有任务完成后执行某个操作。

示例代码

以下是一个使用GCD Group的示例,展示如何在多个异步任务完成后执行一个操作:

import Foundation

// 创建一个DispatchGroup
let dispatchGroup = DispatchGroup()

// 创建一个并发队列
let queue = DispatchQueue.global(qos: .default)

// 添加第一个任务
dispatchGroup.enter()
queue.async {
    // 模拟耗时操作
    sleep(2)
    print("Task 1 completed")
    dispatchGroup.leave() // 任务完成,离开组
}

// 添加第二个任务
dispatchGroup.enter()
queue.async {
    // 模拟耗时操作
    sleep(1)
    print("Task 2 completed")
    dispatchGroup.leave() // 任务完成,离开组
}

// 添加第三个任务
dispatchGroup.enter()
queue.async {
    // 模拟耗时操作
    sleep(3)
    print("Task 3 completed")
    dispatchGroup.leave() // 任务完成,离开组
}

// 在所有任务完成后执行的操作
dispatchGroup.notify(queue: DispatchQueue.main) {
    print("All tasks are completed.")
}

// 保持主线程活着,等待任务完成
RunLoop.main.run()

说明

  1. 创建队列组:使用DispatchGroup()创建一个新的队列组。
  2. 进入和离开组:在每个异步任务开始时调用dispatchGroup.enter(),在任务完成时调用dispatchGroup.leave()
  3. 通知完成:使用dispatchGroup.notify(queue: DispatchQueue.main)在所有任务完成后执行一个操作,这里是在主线程上打印消息。
  4. 保持主线程活着:使用RunLoop.main.run()保持主线程活着,以便等待异步任务完成。

总结

GCD Group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开发者管理多个异步任务的执行。通过使用DispatchGroup,可以轻松地等待多个任务完成并在完成后执行特定操作。这在处理并发任务时非常有用,尤其是在需要协调多个网络请求或计算任务的场景中。

九、什么是静态派发和动态派发,直接派发?

在iOS开发中,尤其是在使用Swift和Objective-C时,理解静态派发动态派发直接派发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概念涉及到方法调用的机制,影响性能和灵活性。以下是对这三种派发方式的详细解释:

1. 静态派发(Static Dispatch)

静态派发是在编译时确定方法调用的具体实现。编译器在编译阶段就知道了要调用哪个方法,因此可以直接生成调用代码。

  • 特点

    • 性能高:由于在编译时确定了方法,调用速度快,通常不需要额外的查找开销。
    • 类型安全:编译器可以进行类型检查,确保方法调用的正确性。
    • 适用于值类型:在Swift中,结构体(struct)和枚举(enum)使用静态派发。
  • 示例

    struct Point {
        var x: Int
        var y: Int
        
        func move(to newX: Int, newY: Int) {
            x = newX
            y = newY
        }
    }
    
    let point = Point(x: 0, y: 0)
    point.move(to: 10, newY: 20) // 静态派发
    

2. 动态派发(Dynamic Dispatch)

动态派发是在运行时确定方法调用的具体实现。通常用于需要多态的场景,例如类的继承和方法重写。

  • 特点

    • 灵活性高:可以在运行时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决定调用哪个方法,支持多态。
    • 性能开销:由于需要在运行时查找方法实现,调用速度相对较慢。
    • 适用于引用类型:在Swift中,类(class)使用动态派发。
  • 示例

    class Animal {
        func makeSound() {
            print("Animal sound")
        }
    }
    
    class Dog: Animal {
        override func makeSound() {
            print("Bark")
        }
    }
    
    let myDog: Animal = Dog()
    myDog.makeSound() // 动态派发,输出 "Bark"
    

3. 直接派发(Direct Dispatch)

直接派发是指在方法调用时直接调用方法的实现,而不经过任何查找机制。通常用于内联函数或某些优化的情况。

  • 特点

    • 性能极高:由于没有查找开销,调用速度非常快。
    • 适用于内联函数:编译器可以将函数体直接插入到调用位置,从而消除调用开销。
  • 示例

    @inline(__always) // 强制内联
    func add(a: Int, b: Int) -> Int {
        return a + b
    }
    
    let result = add(a: 5, b: 10) // 直接派发
    

总结

  • 静态派发:在编译时确定方法调用,性能高,适用于值类型。
  • 动态派发:在运行时确定方法调用,灵活性高,适用于引用类型。
  • 直接派发:直接调用方法实现,性能极高,通常用于内联函数。

理解这些派发机制有助于开发者在编写代码时做出更好的性能和设计决策。

十、实现一个在 tabView 列表 cell 上添加倒计时的功能,如何保证划出屏幕后的数据准确?

在iOS开发中,实现一个在UITableView的列表单元格(cell)上添加倒计时功能,并确保即使单元格划出屏幕后数据仍然准确,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1. 使用模型存储倒计时数据

首先,创建一个模型来存储每个单元格的倒计时数据。这样可以确保即使单元格被重用或划出屏幕,倒计时数据仍然可以保持准确。

struct CountdownItem {
    var id: Int
    var remainingTime: TimeInterval // 剩余时间
    var startTime: Date // 开始时间
}

2. 在视图控制器中管理倒计时

在视图控制器中,创建一个数组来存储所有的倒计时项,并使用定时器来更新这些项。

class CountdownViewController: UIViewController, UITableViewDataSource, UITableViewDelegate {
    var countdownItems: [CountdownItem] = []
    var timer: Timer?

    override func viewDidLoad() {
        super.viewDidLoad()
        // 初始化倒计时项
        setupCountdownItems()
        // 启动定时器
        startTimer()
    }

    func setupCountdownItems() {
        // 示例:添加一些倒计时项
        for i in 0..<10 {
            countdownItems.append(CountdownItem(id: i, remainingTime: 60, startTime: Date()))
        }
    }

    func startTimer() {
        timer = Timer.scheduledTimer(timeInterval: 1.0, target: self, selector: #selector(updateCountdowns), userInfo: nil, repeats: true)
    }

    @objc func updateCountdowns() {
        for index in countdownItems.indices {
            let elapsedTime = Date().timeIntervalSince(countdownItems[index].startTime)
            countdownItems[index].remainingTime = max(0, countdownItems[index].remainingTime - elapsedTime)
            countdownItems[index].startTime = Date() // 更新开始时间
        }
        // 刷新表格
        tableView.reloadData()
    }

    deinit {
        timer?.invalidate()
    }
}

3. 在UITableViewCell中显示倒计时

UITableViewCell中,显示倒计时的剩余时间。可以在cellForRowAt方法中设置标签的文本。

func tableView(_ tableView: UITableView, numberOfRowsInSection section: Int) -> Int {
    return countdownItems.count
}

func tableView(_ tableView: UITableView, cellForRowAt indexPath: IndexPath) -> UITableViewCell {
    let cell = tableView.dequeueReusableCell(withIdentifier: "CountdownCell", for: indexPath)
    let countdownItem = countdownItems[indexPath.row]
    
    // 显示剩余时间
    cell.textLabel?.text = "\(Int(countdownItem.remainingTime)) seconds remaining"
    
    return cell
}

4. 处理单元格重用

由于UITableView会重用单元格,因此需要确保在单元格被重用时,能够正确显示剩余时间。可以在cellForRowAt中直接从模型中获取数据。

5. 确保数据准确性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以在每次更新倒计时时,计算出每个倒计时项的剩余时间,而不是依赖于定时器的调用。这样,即使单元格被划出屏幕,数据也不会丢失。

6. 处理应用进入后台

如果应用进入后台,可能需要保存倒计时状态,以便在应用重新进入前台时恢复。可以使用UserDefaults或其他持久化存储方法来保存和恢复倒计时数据。

总结

通过使用模型来存储倒计时数据,并在定时器中更新这些数据,可以确保即使单元格被划出屏幕,倒计时数据仍然准确。定时器的使用和数据的持久化是实现这一功能的关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