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校园一如往昔,像每个周一一样紧张有序,九年级的班主任和英语老师一如既往6:20前已进教室督促学生早读,然后陆续是七八年级师生入校,辅导、过关、检测,但今天又有点特别,今天是我国第34个教师节。
教师节这天,我是这样度过的。
早上7:20到校参加全体师生升国旗仪式,然后参加级段会议,紧接着两节课,第三节是备课组集体教研,7:00到11:05就这样像陀螺一样在忙碌中悄然而逝。午餐本打算在学校餐厅解决,因为中午要辅导,只有一个小时时间休息,不能回家吃饭,结果看餐谱是卤面条,我是真心不爱吃这种多油少菜的食物,于是在外面买份小面凑合了下。中午12:20到2:20在教室监考学生做限时测试卷,催促学生午休后,开始改卷子。下午第一节备课,然后又是两节课一节班会,下午6:00从教室出来,我已然筋疲力竭,连多一句话都懒得说了。
这其实是我工作中最正常的一天,周二周四还要加上早自习和晚自习,早上6:20进教室,晚上8:00才放学。
今天是我的节日,我们教师的节日,可是我过得真的很无感,没有慰问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与赞美,甚至也没有几个学生想起送给老师一声祝福,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又过了平凡而又充实的一天。
前两天看到网上又出现了关于要不要取消教师节的讨论,这种讨论已不是第一次,作为教师的我,看后一笑而己。
我一直认为,只有弱势群体才需要一个节日给予心理安慰,妇女节、儿童节、护士节,哪一个不是弱势群体?我国的第一个教师节正式诞生于1985年,当时的中国改革开放不久,社会上流行“下海”,好像夹个皮包就能开公司赚大钱,“读书无用论”更是甚嚣尘上。公职人员纷纷下海,教师收入不高,学生无心读书,我想教师节可能是在此种背景诞生的吧,意在让整个社会尊师重教爱学习。
34年过去,教师节的存在还有多少重大意义,我不敢说,但觉得没有它似乎也很正常。
教师这个职业真的比其它职业高尚吗?
记得刚入师专校门,映出眼帘的就是礼堂墙壁上“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标语,后来又知道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还有“春蚕”“蜡烛”“人梯”等的比喻,说实话,看到这些说法,我很恐惧,感到的不是光荣而是这个职业的责任之重带给我的压力。
工作后才明白,其实我们这群人根本没那么高尚,因为生活所迫,养家糊口不是只凭几句口号就能完成的,所以我们为两年涨一档几十块的工资而欢欣,为定上更高一级职称每月可多发二三百元而挤得头破血流,也还记得大学时我们系主任说起系里老师分白菜时的斤斤计较,听起来真是可悲可叹。
我们从事的就是再平凡不过的工作,一年又一年,我们生活在一方小小的校园,以至于对校园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这方校园里学生三年一个轮回,来了去,去了又来,我们是不变的守护者。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学习好点再好点,只是希望他们可以不必过我们这样的日子,能有更广阔天地,更多的选择。
用梁启超的话说,“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教师这一职业并不比清洁工高尚高贵多少。
34年来,教师地位真的提高了吗?
工资是比二十年前我刚毕业时翻了十倍,用以前某个老领导的话说,我们的工资终于赶上了农民工水平,可我们十年寒窗的努力在哪里体现?
至今“老师”这个称呼还是让人不排斥的。比如一次我去交行办业务,银行工作人员上来就喊我老师,当时我着实被吓了一跳,我的职业特点难道都写在脸上了?后来旁边一个人也被称作老师,我才恍然大悟,噢,原来“老师”又成了“同志”被弃之后的替代品,期盼若干年后,“老师”不要步“同志”、“小姐”等称呼的后尘吧。
再拐回来说教师节,本应该是全体教师的节日,现在却成了个别“优秀教师”的节日,其他“不够优秀”的都成了陪衬。可惜本人从教二十年,没参加过一次上级的表彰大会,只获得过一次“郑州市优秀教师”,那是我市第一年提出下乡支教,当时我校两个名额,无人敢去,怕一去无返,我主动报名,驻扎来集一初中,扎扎实实干一年,得此殊荣我问心无愧,可惜不能参加表彰会。后来又有一次获得市优秀班主任的机会,主任说你定过级没啥用,要不让给别人吧!我就让了,现在想想,后悔,因为学校还有各种情况需要拿出点东西证明自己。
刚入职那几年,教师节每人会二百元现金,对于当时每月只有四五百块钱的我们,那可是一笔让人欣喜的巨额奖励。后来渐渐就什么都没有了,别说不是优秀,连校级优秀也只剩一纸证书聊以自慰了。
前天去体检,医生综合评估有:劳累过度,颈椎腰椎不好,肺部受粉尘影响明显,记忆力减退,衰老加速……这也是从教二十年给我的“奖励”。
今天是我们的节日,我上了四节课一个辅导,参加了一个段会一个班会,我收到一个班学生给我的“老师您辛苦了”的问候,收到多年前一个家长一个学生和姐姐的微信祝福,收(抢)到了校长和俺班主任发的两个共不足十元的红包,还有一个意外之喜一一学校对面火锅店给我们每位老师送的一个水杯、优惠卡和手写祝福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