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士五年了,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学习自洽,现在,感觉这门课快毕业了。
其实一直以来想不通的点是:读博士,进高校是自己一直追求的梦想。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梦想,之前毕业的师兄们都找到了well-paid的工作。只要努力, decent job便垂手可得。不努力,之前的一切努力就可能付诸东流了。为什么,不努力?
另外一方面,见识到了research school的高校工作之后发现,进了高校也不过如此。每天绞尽脑汁的想新的idea、做research、写文章,这就是努力的终点。为什么,还要努力?
每天在为什么努力和为什么不努力之间挣扎,一点点走向崩溃。
好像突然想通了。
第一,一直把进高校当成梦想,是因为只看到了假期的那一面。在读博士之前一直都不知道高校老师需要做些什么。仔细想想,其实这不是我想要的,一直都不是。在申请面试的时候你就知道自己需要撒谎来通过面试了:
你为什么要读博士?-- 因为我的求知欲和对科研的兴趣。I want to know why.
Truth: 因为我想当高校老师。博士是敲门砖。
第二,大家对于research很热情,不代表你也对于research很热情。大家眼中的好工作,对你来说不一定真的是一份好工作。
第三,well-paid salary和假期。钱可以通过其他你更擅长、更有成就感的地方法来赚。而有科研压力的时候,假期基本形同虚设。
第四,不是花了几年读博士,就要把它当做你的终身事业了。博士可以仅仅是一个跳板,甚至只是一个找工作的敲门砖。比如CFA培训,比如留学规划,一定有很多职业博士学位一定是个加分项。
想通了这四点,接下来的两年目标就很明确了。就是要毕业。努力并不是为了之后可以去一个好的高校当老师,努力是为了让你博士的跳板可以弹得更高。同时也要增加自己其他方面的竞争力。
1. 论文(数量&质量)。先在6月份前搞定thesis的三篇。质量有Jan把关,数量则可以增加自己找二流院校的竞争力。
2. 形象。国内还是很注重形象的。减肥、健身。美丽女教师的形象要建立起来。
3. 英语。旅加十年的博士。这是你最有竞争力的头衔了。英语不好,人设几乎就没了。
4. 独立思考的能力,知识面,表达能力,以及自己的见解。要想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好老师,这些储备必不可少。
和老曲定了一个毕业环美加房车旅行的小梦想。为了毕业旅行,为了未来,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