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喜欢助人、有人自私呢?

中国有句谚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自古以来就被当作一句做人的金科玉律,也意在告诫世人,要懂得感恩,同时也在激励、引导人们积极向善。

谁都希望自己在困境中能够得到他人的关注与帮助,尤其当身处陌生环境中的困境时,在我们想要寻求帮助,或者考虑是否需要他人帮助时,如何做,才能尽快有决策并有可能尽快地寻求到帮助呢?

《社会心理学》第10版中指出,人们是否愿意帮助他人,这是人们亲社会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掌握这些行为规律能够助力于我们的判断和决定,让身处困境中的我们做到心中有数,更加从容地面对困境。

书的主要作者是阿伦森教授,他是当代心理学领军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历史上唯一一位包揽了杰出写作奖、杰出教学奖、杰出研究奖这三项大奖的社会心理学家。

《社会心理学》第10版是他在近90岁高龄时完成的修订。第10版的译者之一是北京大学的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侯玉波副教授,是我国心理学界的知名学者。

第10版中文版的出版,是中国心理学史上的大事。与以往的版本相比,这版增加了许多亮点。

例如,阅读者的学习形式有了新的变化,书中对每章的学习开始和学习结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每章开头有小调查,结尾都有思考题,而文中的试一试,让我们可以把所学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很接地气儿。

就像前面所提到的亲社会行为中的寻求帮助,书中对这个课题,依据实验得出的结论,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很有指导意义。

在陌生的环境中遇到困境需要寻求帮助时,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了这个亲社会行为所具备的规律。这个规律具有普适性,这些普适性的规律让我们更加明白寻求帮助时如何做决策。

规律一:天生性格 有一种人,属于天生具有的助人人格,也是利他人格。

你如果在陌生的困境中遇到这样人格的人,你就是太幸运了,你很容易获得他的帮助,摆脱自己的困境。

忽然想起网上有个火爆全国的淄博视频:有个外地人开车到淄博旅游,不小心追尾了前面的一辆淄博牌子的奔驰车。

奔驰车主下车后,这个外地司机一个劲地表示歉意,而淄博车主不仅没有追究追尾司机的任何责任,还热心地询问外地司机:找到地方住没?真诚地邀请外地司机去他家里住。

我想,这个淄博司机也应该属于天生助人的利他人格吧。

规律二:性别和情绪 通常男性在助人方面更有骑士风度,更彰显英雄主义。在突发事件中,男性的助人概率更为明显。而女性,通常会做长期助人的事儿。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他们情绪好的时候更愿意助人,反之,不愿。

规律三:情境行为 城市和乡村进行助人的地域比较,书中给出的结论是:城市里的人不太愿意助人,也许是城里人口密集,大家都独善其身习惯了。而在乡村,人口相对简单,大家都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相对来说更愿意助人。

这些规律,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有的人就喜欢帮助别人,而有的人就会相对漠然、自私的。

书中还从旁观者效应、如何增加助人行为等方面进一步给出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跟现在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需求以及志愿者服务等等都很契合,用一种吸引人的方式讲述心理学的故事,让枯燥的心理学知识增加了许多活性,更加紧密结合生活,把西方的社会心理学知识运用于东方的生活实践中。

书本是读的,日子是过的,知行合一是读书和生活的真谛,这部经典能够助我们应对复杂的现实生活,它是社会心理学历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是中国读者一场心理学的盛宴,是现实版的生活宝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三、社会关系 1、偏见(prejudice)的本质指对一个群体及其个体成员的负性的预先判断。(有些偏见定义也包含了...
    12_德德阅读 1,153评论 0 2
  • 几乎任何一句名言,都可以找到另外一句观点与之相反的驳斥,所以名言警句不足为信。 人无法准确认识自己,我们对自己的认...
    卡布奇诺花蜜阅读 1,367评论 1 50
  • 【书籍】 《社会心理学》 【全书结构框架】 如图所示 【第一章主题】 初识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内容】 1.为什么要...
    Megan_fba5阅读 2,090评论 0 6
  • 【书籍】 《社会心理学》 作者:侯玉波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2780-0 【全...
    Megan_fba5阅读 2,705评论 0 7
  • 书名异类的天赋作者(英)凯文·达顿(Kevin Dutton)译者金九菊 / 程亚克豆瓣http://douban...
    xuwensheng阅读 6,475评论 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