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即将来临,每当这个时候,总会让我想起苏东坡那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作《水调歌头》。有宋人说:“东坡咏月词一出,余词尽废。”, 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出了无数离别之人的心声。
在中秋佳节,除了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之外,还有一种美食——月饼。据说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唐朝,盛行于宋朝,传闻苏东坡也写过一首关于月饼的诗,“小饼如嚼月, 中有酥和饴”,但这首诗真正的作者是谁,存在着很大争议,现在已经没法去考证了,唯一能确定的是,这首诗出自宋哲宗年间。可见,宋朝人的生活是多么的雅致,一家人坐在一起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月,聊天,想想就觉得很温馨。
要说精致的生活,我觉得宋人是最有话语权的。为什么呢?答案就是两个字,富裕。只有酒足饭饱,人才会把心思放到追求精致生活上去,试想假如整天为温饱问题忙碌,哪还有心思去追求这些呢。就像包拯,他为什么可以清廉公正,就凭他2800多万的年薪,底气十足,钱有了,剩下的就是追求精神生活了。
在宋朝年间,从交趾(今越南)引进了著名的“占城稻”和深耕细作技术的推广,加上海上商贸十分发达,宋朝在科技,经济很多方面都达到了以往朝代没有过的高度。中国从此走进了食物丰富的时代,同时也使得宋朝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的转折点。
宋代有什么美食呢?我想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必定是东坡肉,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红烧肉。 东坡肉色香味俱全, 入口即化,深受很多人喜爱,我个人也特别喜欢吃,而且我做的东坡肉,也是很不赖!
其实东坡作为一个真正的吃货,留下的可不止东坡肉这一道名菜,还有五关鸡,金蟾戏珠,醉青虾,这三道菜跟东坡肉一起成为“东坡四珍”,我曾打算将这四道菜完美复原,但由于各种原因,做完东坡肉就没继续研究了,主要还是原料和一些做法失传了。
虽然东坡肉很出名,然而猪肉在宋朝的时候,宋人是很少吃的,那时羊肉才是主食,猪肉在当时非常廉价,因为宋人认为“人参补气,羊肉补形”,猪肉略带毒性,不宜多吃。也就只有苏轼这种真正的吃货,不放过这美味的食材了。吃猪肉是到了明朝才慢慢开始流行,直至清朝猪肉才完全替代羊肉成为主食。根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羊肉菜肴,在开封城是随处可见,各大酒楼都有各式各样的以羊肉味原料的菜式,比如乳炊羊肫,羊闹厅,虚汁垂丝羊头,入炉羊羊头……一堆见没见过,听没听过的菜,看着菜名都已经吞口水了,无奈现代羊肉太贵,爱吃,但消费不起!如今想想,宋人够奢侈了,天天吃羊肉的日子,我都不敢想象。
除了东坡肉之外,还有酱油,火腿,火锅,汤圆,爆米花,各种糕点等等,都是在宋代出现并流行的。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火锅和爆米花。根据《山家清供》记载,宋代火锅跟现代火锅无两样。至于爆米花,其实并不是我们现代吃的爆米花,现代的爆米花用的是玉米,然而在宋代,还没有玉米,玉米是明代才开始引进中国的,宋代所说的爆米花,应该是用糯米来爆出来的。
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从宋朝开始的。如果你是个吃货,想穿越回古代寻找美食,宋朝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跟不上明清,但却比宋朝之前的各个朝代好不少。明清得益于各种食材的引进,使得食物味道更为丰富多彩,比如辣椒,花生,土豆等等,都是在明朝才出现的,中国人也是从明朝开始才使用花生油。
关于宋朝美食,就谈到这吧,个人知识有限,上述内容也是以前看的杂七杂八的文章,归纳总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