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菌叔
最令人绝望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前阵子韩寒在文章《我所理解的教育》里,反驳了读书无用论的说法。而过去,很多人将早早辍学步入社会的韩寒等同于“叛逆少年”,“读书无用”,这让很多不愿意学习的人提供了很不好的榜样。事实上韩寒从来没有认为读书无用论,他质疑的只是应试教育的方法。
在韩寒的文章里,他非常残酷地告诉我们,贫富差距之外,寒门子弟与富二代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他说:
“社会新闻里粗鄙丑陋的富二代不是这个社会的全部,别一天到晚嘲笑富二代是土鳖了。和十几年前不同,我现在所接触到的富二代已经越来越强,普通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经济条件更优越的家庭难道不会这么想吗?他们从小双语三语上课,更好的学校更好的私教,看小孩子喜欢钢琴就有演奏级钢琴老师每天带着你一个人,看你喜欢画画就是美院的高材生一对一教你画画,并时不时拜访一些大家,家庭传授给你更好的眼界和素养,这些人能力也强,心态也好,根本不是纨绔子弟画风,你一问他们的父母,大多也不是权贵出身,都是白手起家富一代,就是一定的教育和个人努力,加上机遇,改变了他们父母的命运。更可怕的是,这些优秀的二代,他们的后代会更有资源,你孩子的追赶就会更难。”
比起财富的鸿沟,更应让穷人感绝望的是贫穷思维限制的想象。
除了财富上的差距,能力、思维、资源等全方位的差距才真正让人感到绝望。如果你还固执的认为富人的孩子都是些纨绔子弟,只懂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前段时间,赌王何鸿燊的儿子何猷君火了,他参加了综艺节目“最强大脑”。他在节目中的表现惊呆了网友,也刷新了人们对富二代公子哥的认识。在第一关”数字华容道”中,要求把打乱的数字还原成1到15顺序,跟他比赛的都是通过线上测试智商非常高的选手,队长鲍橒说,大家能够一两分钟完成就算是很不错的成绩了。何猷君只用了21秒的时间,在100名选手中第一个完成比赛。第二关更复杂的“层叠消融”大家都埋头苦战的时候,他只用了1分10秒拿到了第一。
或许很多人会不服气,认为这是托。
但更多的人不知道的是,何猷君从小就是个学霸,从读小学开始,就一直是学校里的前三名,全港数学比赛里,他拿了两届冠军。18岁时,因为成绩优异被牛津和麻省理工同时录取。那一年,全香港考取麻省理工的只有他一个。接着他在麻省理工攻读金融硕士,只用了3年时间提前毕业,成为了麻省理工史上最年轻的硕士。人家晒豪车豪宅,他晒成绩分数。
但这些成绩并不是全靠聪明得来的,据说,他在图书馆里熬夜看书是常有的事。
本来就是比普通人更加聪明,智商更高。他却比普通人更加努力,还让不让人活了。
兔子拼命在奔跑,乌龟怎么办?
乌龟只能只能跑,拼命的跑。比我们更优秀的人都在比我们更努力,我们能做的是什么?那就比他们更努力啊,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但乌龟就是乌龟,乌龟并不需要和兔子赛跑。这个简单的道理,但很多人却没有想明白。
比如,29岁的寒门博士杨宝德,他就在一直奔跑的压力下再也支撑不下去,死了。村里最高学历的年轻人,为了能能顺利拿到博士学位,为了能出国留学,甘于帮导师擦车打杂。
“自从转了导师,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本来性格并不开朗的我开始变得沉默抑郁。本来就不善于与人打交道的我开始变得恨不得每天谁也不见。我不会拒绝人,基本上老师让我干的所有的合理的不合理的事我都去干了。对于科研我抓不住重点,总在取舍之间摇摆不定。我喜欢帮助人,基本别人开口了需要帮忙的不需要帮忙的我都帮了,这导致我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做无用功。得到的是我自己的事一事无成。”
对于寒门子弟,读书读书是寒唯一的出路,也是唯一有机会进入到富人阶层的机会,我在早前的的文章《论寒门与贵子:穷人的孩子难当家》早就说过。
但是,这就钻入死胡同了。不是说寒门子弟功利心的不好,因为我本身就是寒门子弟。而是,我们如果眼里能看到这个功利的世界,眼里只剩下财富和地位的标签来衡量的“成功”,我们就非常的危险。
前阵子,小鹏汽车某位新媒体运营人问我,你怎么看待“中年危机”的焦虑感?我说,只要我们一直保持着学习的心态,一直在努力的融入这个世界,我们就不会有中年危机的焦虑。
如果我们的内心一直很焦虑,那我们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焦虑。中年人有“中年危机”、少年也有它的“少年危机”、老年人也有“老年危机”。在你前面,比你牛的人一个接一个,而在你背后,比你资质聪慧的人努力追赶。比你还天才的人,比你还努力。
永远追赶与被追赶的压迫、焦虑与无力感。
我们希望做成最优秀的兔子,可是,你只是乌龟啊,乌龟只要做好乌龟就好了啊。
对乌龟来讲,兔子存在的意义在于,然我们知道这世界还有“兔子”的存在,以及兔子跑得有多快。作为天资不够聪慧的乌龟,我们努力的意义在于,不是说通过努力我们就一定要超越兔子。
承认现实本身就是最好的鸡汤。
我们要通过努力,提升的是自身的眼界和格局,格局提升了,看得更远了,前途和财富就有了。
总有的人会比我们更优秀,总有的人比我们跑的更快。但这都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还在一直朝着我们的方向在奔跑。
作为乌龟,要通过不断的奔跑,可以接触广宽广的世界,看到更多的风景,知道原来这个世界还有这么多精彩的东西。这,就足够了。
作者:菌叔,新媒体界的运营老司机。创办有原创公众号“菌叔说运营”(ID:unceljun),“菌叔说职场”(ID:almadness)。喜欢请分享,转载注明作者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