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魂]民间流传人有三魂七魄,魂丢了要喊回来,不然...

以前,老百姓不懂科学,对很多事儿都充满了敬畏和害怕。就拿人来说,那时候的人觉得,人的呼吸和精神是紧紧绑在一起的,“气为之精”,呼吸没了,人也就没了。后来,慢慢就有了一种说法,说人身上有一种东西,能离开人的身体自己存在,这东西就是魂魄。人活着,魂魄就在身上;魂魄要是跑了,人就死了。

大诗人屈原在《国殇》里写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意思就是,那些为国家牺牲的人,身体虽然没了,可他们的精神还在,魂魄特别厉害,能当鬼里头的英雄。再后来,道教又说,人的魂魄是由“三魂七魄”组成的。虽说大家对到底是哪三魂、哪七魄,说法不太一样,但都觉得人要是生病了,魂魄就容易散,还容易被不干净的东西缠上,所以得想法子把魂魄留住。慢慢地,民间就有了“喊魂”这事儿。

好多老故事里都提到过魂魄。像唐代的《玄怪录》就讲了个事儿,唐元和五年五月,有个叫崔环的人生病了,被两个穿黄衣服的人带到阴间的判官院要受罚。崔环站在院外边,就听见里面“啪啪”打板子的声音,过了一会儿,有个阴间的小官出来说:“这次先饶了你,就打你四板子,放你回去。”崔环就纳闷儿了,问:“我身子都没进去,咋挨打呢?”小官告诉他:“人都有三魂,一个魂在家,另外两个魂在这儿挨打呢。你要不信,看看你腿上肯定有板子印。”崔环把衣服一撩,还真看到两条腿上有四条板子印,马上就疼得受不了,连脚都抬不起来,只能趴在地上爬着走。

在民间,喊魂的法子可多了。要是孩子受了惊吓,在北方,家长就会先在地上画个十字,让孩子站在十字上,自己在旁边陪着。然后喊魂的人就开始念叨,念完一只手往天上一抓,嘴里喊:“XX回来了。”接着把手往孩子身上伸,这时候家长就得赶紧应一声:“上身了。”喊魂前,一般还得先点上三炷香,喊的时候声音从低到高,满满都是家长对孩子的心疼和担心。

在广东东莞,要是孩子吓着了,家里人就在屋檐下、床头或者孩子受惊吓的地方,烧几支香和纸钱,把孩子衣服在火上晃悠,手里拿着菜刀或者剪刀,在地上拍得“啪啪”响,再把米粒往四周撒,一边撒一边喊:“东方米粮,西方米粮,南方米粮,北方米粮,四大五方米粮。某月某日某某(小孩名)童年来归啊!请到九天玄女、接魄童郎,畀返某某肚胆来归啊!”

上海朱家角那边的做法又不一样。他们把小孩的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放在灶台上,纸上放一碗水,点上香烛,然后给灶王爷磕头。完了拿个斗,用包袱盖着,点着火去社脚下找蟢蛛,一边找一边喊:“某官(老大叫大官,老二叫二官)归来!”等找到两三个蟢蛛,放在斗里,捧着走到小孩床边,一边走一边喊,到了床边放下蚊帐,这事儿才算完。过几分钟,才能把蚊帐揭开。

现在,医学和科学都很发达了,我们知道,以前说的“掉魂”,其实就是孩子受惊吓后,身体和心理出现的反应。像没精神、不想吃饭、睡觉不踏实这些。“喊魂”这事儿,虽说听着有点迷信,可从心理学角度看,家长喊魂的时候,那关心孩子的声音和动作,能让孩子觉得安心,心情一好,那些因为惊吓出现的不舒服,也就慢慢好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