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29:集装箱改变的世界

image.png

在20世纪30年代的爱丁堡,“将近早上8点钟的时候,工头爬上一个平台,底下等着的人们立刻拥向前去争夺一项糟透了的工作。”苏格兰的码头工人乔治·巴克斯特回忆说。

同样的场面也曾出现在俄勒冈州的波特兰:“他们会雇用一群工人,而你可能在星期二早上7点就到了那个码头上。也许那艘船要在星期二晚上9点才到,但你不敢离开;你被雇来了,但你还没有拿到钱。”

在1947年的马赛,码头工人早上6点半就来到了朱丽叶广场。冬天的清晨又冷又暗,他们在那里的人行道上转来转去,直到有工头过来对他想要的人打个手势,被选中的工人就可以钻到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等着开工,而剩下的人只能再去寻找别的工头。在旧金山,码头工人是聚集在海港大楼旁边的人行道上;在利物浦,他们聚集在叫做“码头工人之伞”的混凝土建筑下面,等着有工头过来拍他们的肩膀。

挑选临时工不仅仅是一个仪式,它还是一个贿赂和腐败的诱因。被挑选的人觉得那一天是他的幸运之日,虽然当他们结束了一天的辛苦劳动回家时,你会看到他们的样子有点儿像猩猩,因为他们不得不一整天都弯着腰干活儿。

一切都以一个发明而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形态。薪水低、待遇差、靠在各个港口装船和卸船为生的劳工大军已不复存在,他们在码头旁边形成的拥挤社区如今已成回忆。

这个发明就是集装箱

马尔科姆·麦克莱恩,1913年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周麦克斯顿,他被美国人称之为集装箱之父。
1931年,当麦克莱恩将货物,停靠在新泽西州霍博肯码头的时候,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装卸货物,当时在港口,薪水最高的不是主管,而是码垛师傅,他们要把你的货打散,然后合理利用空间将货物装载到船上。

所以可想而知,整个码头就像凌乱的战场,到处都是纸板箱和垃圾,一艘船的装卸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这对麦克莱恩来说实在难以忍受的,要在码头这里空耗好几天,花费的都是成本。于是麦克莱恩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何不自己建一个码头,将货箱直接装到船上呢?

此时麦克莱恩依靠资本积累,已经是美国第三大运输公司了。麦克莱恩不仅建了一个码头,而且还收购了一家小型的石油运输公司,潘大西洋公司,他对游轮进行了改造,以便能够运输大的金属箱子。而且麦克莱恩发现,要降低货运成本,不仅仅在集装箱上,港口、货船、起重机、卡车,还有发货人的自身操作方式等都会影响运营成本。

于是麦克莱恩做了一个尝试,他首先以散装的形式运送一批啤酒,然后再用集装箱的方式运输,结果节省了95%成本,直接把啤酒的运费从20美分降低到4美分,巨大的利益差也就意味着巨大商机。当时其实还遇到了很多很现实的问题导致后来还发展出集装箱的3C原则,即一个箱子,只装一个货物,而且只能是一个目的地。

可惜麦克莱恩在后来航运行业激烈竞争当中,负债累累,最终破产,但是依然不能影响我们把他奉为“集装箱之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知识梗概 第一,集装箱是怎么发明出来的。从这个过程你会看到,单点突破不叫创新,系统性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第二,集装...
    旭蒸日上阅读 14,904评论 1 10
  • 在集装箱发明之前,国家和国家中的运输成本非常高昂,大部分的费用都在运费上面耗散了,如果一件商品的成本是100元,...
    FairyP阅读 1,501评论 0 0
  • 在集装箱发明之前,国家和国家中的运输成本非常高昂,大部分的费用都在运费上面耗散了,如果一件商品的成本是100元,那...
    Jason黄熙文阅读 3,604评论 1 0
  • 见惯了拖车行驶于暮色之中,见惯了轮船穿梭在波涛之间,作为出生在新经济时代的青年,特别是从小生活在潮汕一个小工...
    我咸甚阅读 7,370评论 0 2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12,729评论 28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