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
——祖国至上,团结协作, 顽强拼搏,永不言败。
画面定格——
带着金边眼镜框的郎平坐在美国队教练席上,大气沉稳,目光如电;中国队教练陈忠和站在场边,全神贯注面带笑容。
陈忠和望向郎平,目光充满深意,不断经过的人影遮蔽了他的视线,中国女排三十余年的沉浮图景被缓缓打开……
铃,清脆;人,徘徊;阳,高照;风,和煦,花酿出了芯蕊,草漾出了青黛——旖旎。他(陈忠和)推开沉重的大门,强有力的球飞了过来,慌忙地躲了过去,一个个又打了过来,门外,墙角,遍地,都是——排球。呵斥声、喘息声、带有无助的哭泣声,还有一声声不屑,杂错着,不知早在他来前循环了多久。他,惊诧。眼前一番景象是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的,他,畏缩,想逃避:这不仅要受皮肉之苦,还有精神、意志地磨砺。她们,一群女子,靠什么?又有什么力量能让她们如此殚精竭虑?是期望,是热爱,仅此而已?不!是女排精神。
球场上——
整齐的步伐:脚步、节奏、弹跳……是她们基础不过的训练,强壮的胳膊:发球、接球,击球,亦是家常便饭。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决赛紧锣密鼓的张办着,当时落后的中国没有供女排训练的先进设施,但有中国人一颗颗满腔热血的心,有女排的持之以恒。面对国外排球运动中计算机的应用,甚至狂言:“今后的女排,是由科技掌控的。”这群人,他们不服,或是说他们中的一个人——教练,袁伟民,不服。
以往充当着魔鬼教练的他,不论球员们有多艰辛,多困难,只是摆着一张冷漠的脸,然后,就是怒斥球员,把她们做的不够好的地方一一点出,“不够,接着,继续练,把网抬高15厘米。”“起来,继续,你中午吃饭没,用力。”这些话语看似冷酷无情,但,倘若没他这些言言语语的出现,又怎么会有女排精神的显现?他若是真的无情,眼角为何常闪烁泪水?他若真的冷漠,为何要用自己的前车之鉴来让中国女排少走弯路?他,陈忠和看在眼里,藏在心里:他比任何人都爱惜自己的队员,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那他也得决下心来,细细挑选金子,在每一技术方面都要挖掘她们,也是如此,她们才能不负韶华,不负艰辛,不负女排,不负人民,不负中国,不带后悔的坚持,为此,他做到了。实则,他也怀有私心——完成当年自己的夺冠梦。
陈忠和在袁伟民的安排下做了陪练,这天,他发现在角落里,有一个女孩儿在独自训练,汗水浸湿了她的衣服,血丝充斥在她眼中,她,握住杠铃,双拳紧攥,抬起杠铃,撑至胸前,猛然一举,杠铃重重的摔落,她不甘心,抬起,又放下。出于好奇,陈忠和了解到,这个女孩儿18岁,已经被选入国家队。由于身体单薄,因此教练让她到了能举起100斤的杠铃时才让她加入到小组训练中,队友们不断帮助着她,她也对自己也是十分苛刻,励志摸高要摸到与海曼相同的高度,只是还没有实现。她,叫郎平。
这晚,夜,静谧。陈忠和在训练室,他负责监督郎平的训练。“哎!要我说你还是别练了,反正这样练也没用,不如歇会儿,大不了明天我告诉教练你的任务完成了不就完了。”郎平转过头来,盯着他,眼神暗淡,她像是受到了某种侮辱,紧接着,她摩挲着掌,奋力地举起杠铃,越过头顶……
第二天,郎平终于进入了正常训练。
大年三十儿晚,爆竹烟花,绚丽多彩,喜气洋洋,满是年味儿。但,此时的女排姑娘们却投身于忙碌的训练中,汗流浃背不止,遍体鳞伤。源源不断地泪水淌下,包裹着浓浓的思念之情。这时,正在陪练的陈忠和拿住了自己手里的球,教练拿不过来,满脸疑惑。他亢奋地说了声:“今天是大年三十儿”,倏然,全场悄然。随后,迎来的还是教练魔鬼般的训练——每人接够30个球。有人完成了;有人累倒了,瘫坐不起,还剩12个球没有完成,郎平站了出来,她主动提出帮队友玩成剩下的球,球飞了过来,有的被她打了回去,有的重重地打在她身上,终于,在队友的高呼声中,她完成了。训练,结束了。
吃饭了,当她们推开餐厅的门,眼前是她们不敢相信的——屋内坐的,是她们的父母,亲人。她们争先恐后地拥上去,泪流满面,向家人诉说着。不远处,窗外,教练透过玻璃看着眼前的一切……
此次世界杯决赛,陪练并不能去,陈忠和与队员们都有些失落,但想开了来,陈忠和安慰她们,说自己会在电视机前给她们加油。早晨,机场送机的人不多,陈忠和把郎平叫到一边,两人各喝了一杯咖啡,郎平也掏出来一件毛衣,这是队员们分工织的,长短不一,不合身。但,却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到了决赛,她们与实力强盛的,号称“打不死”的日本球队进行了对抗,前不久,她们刚刚针对这支球队与中国男排第一的队伍江苏队进行了比拼,原因是江苏队的队员技术方面或其他方面都与日本球队有吻合之处,最终,女排胜过了男排。这场比赛的进行,对中国队与日本队抗衡时极有益处。“比赛进入了白热化状态,中国队每赢一分,日本队就赶上一分,逐渐,追平了比分。这是第五局,也是终点局,谁输了谁回家。”刹那,中国队的一名队员被一记重扣扣倒在地,她又爬了起来,又回到自己的站位上,一步一步,艰难。另一边,教练又询问是否能坚持,她点了点头。教练换下了郎平,场上,中国队属于被动,教练是在为郎平(主力)争取休息的时间。他凝视着郎平,语重心长地说着。只见郎平眼里闪过一丝光,起身走上赛场,对队友们说了声:“有什么球都往我这儿传,我负责打过去。”队长拉住了她,点了一下头。郎平的心里流注着一股热气。
到了赛点,对方将球挑高,然后扣了过来,我方接住了球,挑高,此时,电视机前,无数双眼睛瞪地大大的,他们盼着,世界静止,霎时间,郎平一个箭步冲上前,跃起,展臂,打。只听“砰”的一声响,球落了。中国队,赢——了——
处于电视机前的中国人沸腾了,他们飞奔出家门,在广场上,街道上,灯光照耀,哭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赛场边,出现了一个人——海曼。她走到郎平跟前,祝贺郎平,郎平开口了:“我一直想成为你,一直想要和你摸高一样高。”
不,你一直努力要成为的人,是你自己!——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中国女排,永不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