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吵吵闹闹的家庭中长大的,在我的印象中,父母总是不断的指责对方,埋冤对方,吵着吵着就会再把陈年往事拿出来作为骂资,最后说不过的人会破口大骂,甚至摔东西。
对于父母,小时候的我是不敢忤逆的。我不喜欢父亲总是拿我做为谈资,什么都要拿出去炫耀,自己女儿学习有多好,得了多少奖,工作能力有多强,甚至有些时候说的那些事情是我还没有做到的。每每他用这样的方式把我介绍给他朋友的时候,我更多的是觉得底气不足,觉得不舒服,觉得压力很大,为了保全父亲的面子,我不能松懈,不能做错一件事。而对于母亲,我很讨厌她总是毫无理由地否定我的努力,很讨厌她总是在我热情高涨的时候泼冷水,讨厌她把自己没完成的梦想强加在我身上,讨厌她总是拿我跟别的小孩做比较……
所有所有对于父母的不满,在我工作后完全爆发出来,我也成了一名施暴者。不同的是,我的暴力方式是很义正严辞的,是非常有“道理”的。我诉说着他们的不足,诉说着他们曾经伤害我有多深,我自己是多么地努力把所有人该做而没做的事情揽下来,我努力地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委屈的、弱小的、可怜的角色,告诉他们应该要好好反省,应该也要去努力,应该重新把自己的任务拾回并做好。我觉得自己的每一句话都特别在理,每一个措辞都特别真诚。然而没人买账,他们开始反攻,说我没良心,说我不懂孝道…他们不讲道理…我们越吵越凶,越吵越狠,一次,两次,三次…我已经忘记我们撕破脸吵了有多少次,在我眼里,家只是一个讲“爱”不讲理的地方,我不想再受委屈,于是我收拾行李离家出走了……
一直以来我们都以隐忍为最高准则,摔倒的时候要勇敢不哭,心爱的玩具被抢的时候要大方不哭,难过的时候要装作无所谓不哭……我们用另外一种方式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们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告诉自己有些情感是不该拥有的,渐渐的,我们都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而是用迂回的方式,比如:指责、谩骂、唾弃…然而这样的方式不仅无法得到你预期想要的东西,反而会把彼此的关系拉入深渊…毕业后的这几年,工作与家庭压的我几乎喘不过气,我很痛苦,却不知道该如何做,觉得与家人的关系毫无希望。直到王伟彦跟我说,无论你怎么努力,无论你把自己的改变得如何优秀,无论你为家人做了多少事,你也不要指望他们会因此而改变。谁痛苦谁改变,只有当你接纳家人所有的“缺点”,并且从自身出发,改变沟通方式,身边的人才能被感化。再后来,她带着我加入樊登读书会,我进入读书会后读的第一本书就是《非暴力沟通》。自从我开始运用这本书中所提到的方式与家人沟通,我与家人的关系有了前所未有的和睦。
1.留意发生的事,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
2.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愤怒等等。
3.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4.说出自己具体的请求。
拿早上与我妈发生的小事为例:
早上做完家务肚子饿的咕咕叫,跑到楼下说肚子很饿,问我妈饭煮好了没有,没想到她莫名其妙责怪说:“你是不知道电风扇坏了嘛,为什么不把楼上不用的风扇扛下来?!”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责怪搞得莫名其妙的,“我知道风扇坏了,但是你并没有跟我约定好让我拿下来,秋秋你这样责怪我让我觉得很委屈呐,其实你可以跟我说风扇坏了,你去楼上把那台闲置的风扇抬下来。”我妈也觉得自己挺莫名其妙的,然后她就大笑起来了。
我的小侄子一周九个月了,我一直都用这本书里的方式与他沟通,其实这么小的孩子是能够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与爱的。他的情绪在爆发后总是很快能够回归平静,刚刚哭完一会儿就又开始乐呵呵的。
其实这样的方法并不是学一次就能运用自如的,偶尔我也会情绪失控,每个人都需要练习。但是因为懂得并且认可书中的原理,每一次的失败沟通,都能让我意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一次又一次的反省,让我逐渐地把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啃熟啃透。到后来我发现,我爱上了这样的沟通方式。
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