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四天。
没有电视剧里那种,三五分钟就一个重症病人需要抢救,在急诊科的四天里,我经历着的,进了抢救室的病人,不过五六个。可为什么我还是形容急诊为火线呢?因为这里的医生,就像训练有素身经百战的士兵,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前两天有个肺气肿的患者,90几岁了,家里条件应该是不太好的,十几年前就得过脑梗,肺气肿很多年了,典型的桶状胸、二型呼吸衰竭,家属仿佛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面,脸上都是了然的表情,急诊科从主任到实习生各司其职,迅速地给病人上心电监护、吸氧、抽血等措施,及时联系科室会诊等。整个过程不超过十五分钟,但是并不是像电视剧中一样,医生护士忙乱焦急地飞奔来去。因为真的没有必要,仪器都在手边,会诊打一个电话就可以请来,兑液的时候需要小心控制速度和计量,抽血的时候着急与否血流速度都是一样的……当然也有非常忙乱的时候,这两天来了两个切割伤的病人,鲜血淋漓、皮肉翻卷,可能是人的本性吧,见到血了就不那么容易冷静淡定了,带教老师忙中带乱又手法娴熟的给病人进行基本的止血包扎,然后再让病人去补办手续、补交费用或者转到对应的科室去。
在急诊科的学习经历是非常充实的,不仅仅是因为工作上的忙碌和成就感,还有那种看着病人因为没有钱而露出的窘迫感和无奈回家的无力感。比如那两个切割伤的病人,有一个是左小腿前侧被电锯切割,血流如注,但他表情从容到好像是被蚊子咬了一下一样风轻云淡,可是当他看到拍X光片和CT片的价钱时、当他被告知要住院治疗时,那种农民工在生存线上挣扎的生活经历和贫穷,让他一下子皱了眉……另外一个是在切割椅子的时候,砂轮被椅子上的钉子顶爆开了,把右侧膝关节内侧的皮肤甚至肌肉都切割了下来,还伤到了脸和左臂,这样的疼痛他也仅仅是哆嗦了两下,和上一位一样,当他知晓自己需要住院且立刻缴纳3000元押金时,他的表情突然变得无奈……还有上面说到的那位肺气肿桶状胸的90岁老人,他在本院的内一科住了一晚,用呼吸机维持生命,而后因为病情过重且家庭条件无力承担治疗费用,家人选择了放弃。救护车接来的时候,带着氧气袋,送走的时候也带着氧气袋,到家里撤下氧气袋,最后一口气留在了家里,也算是落叶归根吧。
医生无能为力的不仅仅有疾病,还有国民素质。这几天我才知道,真的会有不懂得怎么打急救电话的人。有的人是因为紧张、有的人是因为愚昧。紧张的人,打电话的时候回答医生的问题的时候,会语无伦次、会夸大程度,这还是医生可以接受的;有时候会有人打电话来说,我家这要急救车,医生问他你家在哪,他会说六楼或者三单元,问他患者出现什么问题了,他会语气不善的问你我知道还用叫你吗?愚昧的人呢,他们可能是因为斗殴或者车祸纠纷,而故意打来电话问你你这有救护车没有?然后就继续去跟别人吵架,让急救电话处于占线状态,让医生不知所措,也可能会耽误别人的病情。
在医院能见社会百态,妇产科考验着爱情、心内脑内科考验着孝道、肿瘤病科考验着长情、急诊考验着整个社会。来急诊的,有的是哭着来,有的是气着来,有的是痛苦但是平静的来,有的是痛苦略带满足的来……拿普通疾病来说:有的人看病前呼后拥全家陪伴,尽管病情不重;有的人腹痛如绞却只能自己就医,满脸泪水;拿车祸来说:有的撞人逃逸,被撞者只能生着气来看病;有的撞了人后态度诚恳,负责到底,被撞者面容和善不纠缠不讹诈甚至说没事我自己看就好;拿老年病来说:有的是家人陪伴着劝慰着要求认真治疗不要担心钱;有的是家人沉默自己无奈,治疗欲望低甚至抵抗治疗强烈要求回家去……
以前只在书本上学各种疾病,知道医生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疾病有有药可医,现在到了临床到了医院,才发现真正能治好的疾病比书上看到的还要少,因为社会太复杂了,因为看不起病的人太多了,可是,医生也是普通人啊,医疗费用高,工作强度大,危险系数高,唯独工资低,比如,医生是为数不多的正式实习期内工作最为杂乱、没有报酬而且还要反过来给医院和学校交钱的专业……在急诊科的这几天,我突然明白为什么老师们总教我们好好保护自己,先保护自己再想悬壶济世,因为病人不会因为你是在为他着想而感激你,反而会因此怀疑你的目的、甚至敌视你仇视你,之前一个股骨干骨折的小女孩被送进医院来,所有的医生都在告诫她的父亲,孩子伤情严重,不可以碰触她,否则会加重伤情甚至二次损伤,孩子父亲就是不相信,后来甚至对着我和我的上级医师大吼大叫说我要看着你们,用最专业的视角和方式去帮助需要的人,不仅没有得到尊重,还被怀疑,这无疑是最让人伤心之处了。
临床上的医生不是生来麻木和看惯生死,只是几年、甚至几十年来挨得骂和白眼,让他们学会了自我保护,也让他们觉得无能为力。比如我写完这篇文章,如果有人看到了,会发评论说你们医生就是怎么怎么样,争论没有意义,我只能按照最初的心,秉承最初的信念,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然后毕业转行,远离这个常被误解、常被暴力对待、常被言语攻击的职业。如果身为医护工作者或者医学生让我有唇亡齿寒之感,那是不是脱离这个身份就会好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