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差别
人们有表达欲望,呈现方式主要是说和写。前者是人类远古远古远古时候就习得的本领,练习了数万年,甚至黑猩猩都能“说话”(没我们这么复杂),自然轻车熟路。后者的出现很晚很晚,就算系绳子记录也算文字的话,也是比说话要晚很多。
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感受一下这两者的区别。一个孩子,出生,只要在一个正常的人类环境中,不需要刻意指导,幼儿时期必然学会说话。反观书写文字,如果不指导,那么自然学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说话是基因遗传的能力,书写是文化遗传的能力。显然前者更稳固,熟练。
说话都是短句子,而写作时常用到长句子 。所以,前者更简单轻松,后者需要绞尽脑汁。从这一点上说,讯飞的语音输入很难被职业写作者广泛采用。这里让我使劲好奇一下得到APP的专栏作者是如何做到音频口述和文稿记录内容差不多,但口述听起来又不像照本宣科的。
说话传达的并不只是文字内容,这一点大家都知道。语音语调就占了很多一部分内容。一个女孩说“讨厌死了”和“讨厌死了”(具体语调请自行脑补)语音语调不同其意思完全相反。而这种微妙区别如果试图用文字描述那可就难上133.6倍。
然而语调只是冰山一角。说话的亲友团帮帮团,可谓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比如眼神,微表情,肢体语言都在传递着大量信息。若要用文字传递这些,功耗会大出很多倍。这也是为什么当我看巴黎圣母院(书)开始部分,雨果同学玩命描述那些建筑细节时我几乎要睡着,从而放弃了读它。因为比起亲眼去看,用文字转述的信息苍白而效率低。我作为读者都已经如此不耐烦,写的人更需要耐得住寂寞。
2)社群动物
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吸收各种各样的信息,有的是观点有的是事实。它们会激发人的大脑思考。这些思考有的靠谱有的荒诞有的愚蠢。
可是,只是想一想的话别人并不会知道。
别人只能通过两种方式知道这些。你说或你写。而大部分的输出都是通过说来呈现的。因为,从根本上来说,人们需要的是交流而不是单纯输出。换句话说,人们需要反馈。而这种反馈可以是很弱,更可以是反驳。比如,一个人说出一个看法,故事,经历。对面听他说的人眼睛都没有看他,只是默默地抽烟,神情中有那么一丝丝的微妙变化,那么说的人就会很满足。如果对方暴跳,骂表达者是SB的话,说话者会在“反馈”需求方面获得了极大满足。当然,他肯定也会“你才是SB”反唇相讥的。
每个人都可能有过和自己说话的经历,而除非你是练习疯狂英语的,否则大概说个几分钟就会觉得很古怪而停止。当然,有些演技好,入戏深的可以投入地和自己聊一下午,这我也没啥意见。因为,他/她依然是在对话,虽然是假想的,但依然没有跑出希望反馈的魔咒。
没有一种输出是不希望有反馈的,哪怕只是单纯被听到或是被看到也作数。
3)自尊
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
当自己输出内容的时候有人听,有人看是支撑自尊的重要元素。大部分情况下,说话天然能够保证有人在听,哪怕只有一个人。人们会觉得自己说的话有意义,别人关心他/她在说的内容。
而写作并没有这样的天然属性。写作的时候是孤独的,写完了以后完全可能一个人都不会看,而看的人也许一句话都不会评论,你能看到的反馈至多可能是APP给你提供的“阅读数量 3”这样的数字,而这可怜的个位数很可能是你因为重复编辑时留下的印记。这还是现代科技大大推动了这种反馈,以前的纸媒时代,就这个阅读数都是不可见的 。
以上这种状况,比起一个人坐在你对面听你说话时候的各种微表情各种反馈比起来简直弱爆了。
太伤自尊。
再者,写作又是比说话更高阶更正式的输出方式。人们说话可以没有水平,可以扯淡,可以完全无视营养。但是写作就不太一样。人们普遍认为写作是写作者比较认真对待的事情。换句话说,说话大概率代表一个人的认知下限,而写作必须代表认知上限。下限被人看到,对方也知道这是下限,那就不会伤自尊。但如果上限被人看到,而对方觉得你的上限low爆了,那自尊就荡然无存了。
同时,认知上限内容的输出要死很多脑细胞,大家都舍不得。
4)好处
写作没自尊,启动隔值高,并非天生本能,但他有很多好处。
它是异步沟通方式。所以输出者的时间和接受者的时间可以错开。这一点更能满足时间变得越来越宝贵的现代人的时间管理需求。
它是一种存储,比大脑记忆更靠谱的存储方式,所以可以积累。若干年后,依然有人可以看到你的东西。也就是说,在时间纬度上可以积累信息接受者。
它可以整理思绪。口头表达依靠头脑记忆。后面说的跟前面说的有逻辑矛盾,但无论输出者和接受者都很难发现,因为都忘了。而写作可以避免这一点。
所以,只要能做到不要脸,豁的出去,努力克服本能,长久坚持下去的话,结果可能还不错。
ps.对于没啥写作经验的人来说,文不对题这种事好像太容易发生了,即使后来改了一下依然存在这个问题。
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