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的心态》:如何培养耐心、专注和自律?

为什么我们在学习新技能时总是缺乏耐心?为什么我们做事情总是半途而废?为什么我们在练习时无法做到专注?为什么我们总是焦虑不安?

今天为大家分享一本好书——《练习的心态:如何培养耐心、专注和自律》

本书的作者斯特纳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技师和爵士乐钢琴家,他深入研究过东西方哲学和现代体育心理学。

除此之外,他也是卓有成就的音乐家、私人飞行员、高尔夫球员、射箭练习者,在各项技能的练习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


在这本书中,作者斯特纳认为生活本身只不过是一个漫长的练习过程,人生也是一段需要我们迫使自己熟练掌握各种技能的旅程。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做各种各样的练习。

例如小时候学走路、说话、系鞋带、骑自行车;长大了学游泳、学某种乐器或者学习某些课程。

作者认为,不论是学习某项技能或者某个课程,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学好,所以我们要学会以练习的心态生活。


然而,练习的心态需要耐心、专注和自律的支撑。那我们该如何培养耐心,减少焦虑呢?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分别是:

以过程为导向,不以结果为导向;培养耐心两个步骤以及培养耐心的三个方法



PART  1 : 以过程为导向,不以结果为导向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心血来潮觉得有必要提升自己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给自己制定结果目标。

比如:一个月学会写作、两个月学会游泳、半年学会弹钢琴,但结果总是半途而废。

当我们制定好目标之后,都习惯性把视线放在结果上。


或许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在学习写作时,我们一边练习写作,一边幻想自己学会写作之后的事情,我们可能会想象自己写出了一篇10万+爆文,也可能会想象自己收到巨额稿费后的开心劲儿。


然而当我们回过神来,发现自己一个字都还没写出来的那一刻,我们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这时我们往往会下意识将现实与结果进行比较。


当我们发现自己距离目标还差得太远时,我们就会倍感焦虑,会在心里问自己这样坚持下去到底有没有意义,各种疑问开始涌现在我们的脑袋里,随之而来的便是“放弃”。


实际上,当我们的思绪聚焦于最后希望获得的结果时,我们绝不会知道自己正处于怎样的状态,我们丝毫不会察觉自己并没有把精力全部放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而是在不相关的想法上耗尽了心力。


正因为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以结果为导向,死死盯着目标,我们才会觉得练习的过程既痛苦又煎熬。


这也是大多数人在目标实现之前的每一次练习中都感到急躁、焦虑和失败的原因。


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方式,让我们变得急于求成,浮躁不安。每当我们在练习时犯下“错误”时,都会感到焦虑。


我们把每一个错误都当成阻挡我们成功的拦路石,一种延迟我们实现目标的障碍。


如此循环往复,到最后,我们会对刚开始学习的某项技能彻底失去兴趣。


于是我们再次回到原点,然后继续搜索下一件能填补我们内心空虚的事情。


在《练习的心态》这本书中,作者强调正确的练习心态是以过程为导向,不以结果为导向。

当我们真正将注意力集中到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我们的思绪就会平缓下来,因为我们在要求它一次只想一件事。


我们的内心不再喋喋不休,所有压力也将消散于无形。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感到平和、精神焕发和游刃有余。


如果每次练习我们都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上,我们期望的结果就会很轻松、很自然地出现。


你只需记住,只要我们在付诸行动,我们便时时刻刻都在实现着目标。




PART  2:培养耐心的两个步骤


01  掌控意识


我时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很缺乏耐心的人,打电话没有耐心、学习新技能没耐心、遇上堵车更让我异常烦躁。


为什么我们难以做到有耐心呢?


没耐心,实际上就是感到不耐烦,原因是我们的注意力没有放到当前这一刻、没有放到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上,我们被思绪带领着四处“飘荡”。


在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通向耐心的第一步是意识到我们的内心独白什么时候开始疯狂奔走,从而掌控意识。


如果你没有意识到,只能任由思绪像脱缰的野马一般四处狂奔。这样一来,我们便无法掌控自己。


要想从这种无穷无尽、让人感到精疲力竭的循环中解脱出来,我们必须退一步思考,关注真正的自己。


在这种情景发生之前,努力练习将思绪停留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并在一旁做静静的“观察者”,看一看我们的思绪与精力集中在什么地方。


结果我们会发现,它们要么漫游到了将来,要么回到了过去,要么就是跑到了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上。


事实上,只要我们了解了这一点,就能在关键时刻提醒自己别分心,进而控制自己的意识,将思绪拉回到当前正在做的事情上。


因此,将思绪留在当前正在做的事情上,是促使你改变视角来培养耐心的第一步。



02  改变视角


培养耐心的第二步是改变视角,理解和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不论什么事情,都不会尽善尽美。

虽然我们都知道,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感到自己参与的所有事情,总有一个完美的终点。


凡是都想尽善尽美,会让我们把思维过多聚集在完美的结果上,因此我们会感觉厌倦、不耐烦、挫败、失望。

在任何事情上,如果我们总是用完美结局与现实进行对照,通往幸福的路也就变得曲折起来。

因为,真正的理想状态是无限制的,真正的完美状态也是不存在的。


所以,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视角,改善自己对于完美的看法和定义。

作者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朵鲜花改变视角,找到平和,培养耐心。

一朵鲜花的生命,从最初的一粒种子,到第一次发芽,然后到第一次钻出地面,再到第一次接受阳光的照射,又到花朵开放,最后到花朵凋谢,它自始至终都是完美的。

作为一粒种子落到土壤中的那一刻是完美的,花朵凋谢也是完美的,不论在成长的哪个阶段和哪个时刻,它都是完美的。


如果花儿也像人类一样,认为只有在花朵开放的时候才是最完美的,那想必它还没发芽的时候就放弃成长了。


当我们真正能做到把思绪放在手头正在做的事情上时,我们就好比花儿那样,能意识到自己当前正处在什么阶段。


那一刻我们所做的事便是完美的,这时候我们不再感到不耐烦,我们变得很有耐心。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体验到如释重负的感觉,感觉自己从一种虚构的、自我施加的压力中解脱了出来。




PART  3:培养耐心的3个方法


01 细分和简化


当你决定要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时,先设置一个总体的目标,切记设定的目标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不切实际的目标只会让你感到挫败和失望。


接着将总体目标细分成一些较小的部分,来使之简化。


因为专注于细分的目标,比起专注于总体任务容易很多,而且能让你反复体验成功的喜悦。


接下来你只需要成功地达到细分后的小目标,这会给你强大的动力,驱使你不断前进。


而且,细分出来的目标是很轻松就能完成的,这样可以防止你因为完不成目标丧失信心。

比如你想利用周末时间擦洗家具和各种小物件,同时还想把书桌、衣柜、沙发、画像等变换位置,结果基本的清洗工作还没完成就疲惫不堪了。

这时候你就可以采用细分和简化的方法来完成任务。你可以对自己说:“先把基础的清理工作做完再进行重新布局。”


接下来,你可以继续对任务进行简化。

比如现在先擦洗茶几和电视柜,先不去管其他的东西。现在我只关注这个两件东西,把他们弄干净就行了。 

当你完成这个小任务时,便会有种成就感,而不是还剩一个任务没完成的失落感。


我们的耐心有限,当意识到自己不能同时处理多件事情时,就要将事情进行简化和细分,开启“单任务”处理模式。


如此一来,你就不会有强烈的抵触情绪,精神也不容易疲惫。


02  缩短时间

你可以缩短完成任务的时间。

比如,“我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每天花45分钟的时间来擦洗家具,直到把所有家具全部清洗干净,而且每天只做45分钟,这总是可以忍受的。”

在每天的45分钟的时间里,你可以掐着表来计算时间,45分钟一到,便放下手中的活去休息。


这样一来,你每天都会感觉自己离目标更近了一步,你会为此感到心满意足。


你已经将任务细分成较小的步骤,并且让自己只在较短的时间内保持专注,这时的你就不会有挫败感。


03  放慢节奏


大概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手头上有太多事情要做,或者正在做一件无聊的事情时,总是一边想着尽快完成任务,一边又没有耐心,无法安静下来全身心投入。


这时我们往往会手忙脚乱,时常因为出错而耽误工作进程。


因此,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试着放慢步调,让自己内心平和,关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


放慢节奏,可以让你静下来,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这时你便失去了对时间流逝的感觉。


结果你会发现,放慢节奏之后,你不再慌手慌脚,做事情也变得很有条理。


由于没有多余的思绪消耗你的精力,你反而能比平时更快、更轻松地完成任务。

有一次,作者忙碌了一整天劳累不堪,但下班后还得给两架钢琴调音,开始工作前,他有意识地让自己放慢节奏,慢慢地打开工具箱。

这次,他没像往常那样一下子把工具全拿出来,而是每次只取出一件,并把它们整齐地排列在地上。

刚开始,他内心有个声音不停地催促“快点干完活”、“加快节奏”。

但是在刻意放慢节奏的作用下,这个声音消失了,他的肌肉也不再紧绷,内心变得非常平静,结果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而且完成任务的时间比以前少了许多。

最开始运用这些方法时,你可或许会有觉得些难。因为你的内心独白可能会向你咆哮,催促你动作快点儿,它似乎在对你尖叫:“我们从来没有这么慢过!你是在浪费时间!”


不过没关系,你可以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训练自己。

比如洗碗的时候,你可以有意识地放慢自己的动作,拿一块洗碗布慢慢地擦,慢到你足以细致地观察自己的动作,要求自己将思绪停留在当前这一刻。

当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洗碗这件事上时,你往往会以更加合适的节奏来完成这件事。


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也变得越来越没耐心,因此我们要学会慢下来,体验完全沉浸在某一项活动中的感觉,才能减少对耐心的消耗。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你有所收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