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升初的头一年或头几年开始去给孩子报补习班,甚至同样一个学科会找2到3个补习班。家长的想法是我的孩子不能在这关键的一年里去承受失败,我没有办法确保一个老师一定能保证我家孩子考上,为了削减这种潜在的风险,我就要把它分摊到几个老师或者几个学校身上,如果有一个老师让我的孩子学好了,学会了,学懂了,我就没有白花这个钱。
这是从家长的角度来考虑,但真实的情况是什么?真实的情况是,所有这些老师在孩子身上起到的作用不一定都是正向的,也会存在互相削减的作用。有些知识是低效重复的,有些知识是不够系统的,有些知识是呈现不足的;孩子听课的状态有可能是不专心的,或者关注的点不一定是考试的点。这些效果综合起来不一定是正向的。
也就是说,我们要探究一下孩子的学习效果到底从哪里来?是从某一个老师身上来的,还是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真的产生了自主思维。然后,深度的投入,自觉的参与,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思维的的提升和快乐。这个部分实际上才是学习在孩子身上产生效果最大的关键,这恰恰与家长最开始所想的完全不同。
根据剧场效应,在剧场中只要有一个人在观剧的过程中站起来,所有人都会站起来,站起来的人不知道什么原因只是在盲目的跟从。分析一下我们的孩子现阶段的一个学习情况就是有一个家长开始补课,所有的孩子家长都会去补课。
这就意味着,所有人都在补课的时候,每个孩子竞争的起平线又拉高了,也就是说当你去补课,你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强大的时候,别人的孩子也在做这件事情,所以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补课了,你就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跑线上,而与你一样竞争同样的择校学校的这些孩子们,他们依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对于你的孩子的补课来说,它不存在更多的优势。
而真正能够区分出来你的孩子的竞争优势的地方,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学习效果。这个学习效果再往深了去探究,实际上包含了你的孩子在他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学习的素质和心理方面的素质,它包括良好的思维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心态,还有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自发的乐趣和内在的驱动力。
这些素质的形成有没有长期稳定的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这才是决定了你孩子最终在竞争当中,能否稳定发挥的一个关键。而这个实际上已经不能够再竞争的最后一年里边完完全全的施展出来。所以实际上,关于择校的竞争,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在父母对孩子教养的过程中也已经开始了,按照这种情况来看,很多家长想把宝押在最后的一年甚至两年上,实际上从真正的竞争结果来看,是没有绝对的胜算的。
那有些家长会觉得,既然在最后这一两年当中,我给孩子身上投了这么多的金钱和时间,我依然没有胜算,那我的孩子还有什么可以参与竞争的优势,或者是我孩子还有什么事情是我可以为他去做的,能让他在这个过程里变得更好的事情?
当然有,那就是必须从这个节点上开始摆正自己孩子在竞争过程当中的心态,然后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稳定的成长环境,同时对孩子在学科学习上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期待,不要给孩子过多的精神上的压力。同时,不要在这一年里,去走更多的弯路了,也就是给孩子去找太多的补习班,因为这些东西只能影响孩子做出更好的表现。
前面我已经提到过了,任何给孩子身上加压或者是让孩子盲目学得更多的这样的推课手段,都是无助于孩子学习效果的提高的。
最后一年,我们唯一的一个标准就是学习效果,那就是孩子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他究竟是学得享受的快乐的,把学习学到心里边儿去了的,还是一个痛苦的,充满压力的,不快乐的甚至不投入的一种学习状态,这是他在最后一年里去拼小升初、去参与竞争最重要的一个砝码。
因为考试考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活学活用,解决问题。如果你的孩子学的死板僵化不快乐,他就不可能做对那些需要灵活的思维才能做对的题。
今天的孩子,不同以往的地方在于,他们在很小的年龄,接触到的信息,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眼界,已经比我们那个年代或者是更早的一个时代的孩子们,要丰富要充分的多,所以孩子的思维实际上是很活跃的。
但是,孩子们的潜力要想最大程度的发掘出来,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环境与之匹配,而我们现在的学校学习实际上特别的满,包括课后的作业和辅导,已经完全挤占了孩子思维训练的空间。
如果孩子不能够在更小的年龄的时候,培养出各个学科学习的思维,我是指英语方面的语感,数学方面的数感等。如果这些更基础的底层逻辑思维没有在更早的时候建立起来的话,那么等孩子关键一年的时候去参加升学考试,再去给孩子额外增加更多的压力,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家长必须要面对一个现实就是任何的竞争,它的优势的建立,绝对不是在一年里完成的,他一定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积累的过程。
如果想让你的孩子出类拔萃或者是优秀,你努力的点恰恰不是在孩子身上,而是在你自己身上,你对于孩子成长的认知是什么样的?你的学习能力是什么样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和心态的人,这些东西都会在日常当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你孩子的信念和观念的建立,而这些东西恰恰能够决定他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参与程度是什么样的,他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并且它的效果是怎么样的。
家长怎么样才能够真正的帮助到我们的孩子,提高他的竞争力?或者让你的孩子能在未来的社会里,优秀的同时还能够拥有一个健全的内心,唯一的方法不是去依靠我们社会的教育系统,也不是依靠竞争的这条路,而是依靠我们家长在培养孩子的一整个过程当中,你的成长进化的速度是什么样的,你在这个过程里有没有给孩子的心灵搭建出一个充分学习、成长、试错、探索的一个平台。
如果你能够做到为孩子建造这样一所平台,那你完全不用担心你的孩子,在整个学业阶段的表现,因为在未来当他成长大成人之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的时候,你会惊讶的发现,你的孩子会让你省很多的心。
我们会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会教孩子的家长,他会发现孩子的养育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因为只要你给他打下了一个很好的根基,你会发现所有的成果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们也同样会发现不会教育孩子的家长,会越来越辛苦,越来越痛苦。因为他最初的指导思想就是有问题的,所以孩子在接受了这样的教育之后,往往他的人生路会越走越窄,他参与竞争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弱,一直到最后,随着学业的紧张,压力的堆积,你会发现你对于孩子的教育会陷入到不知所措的境地。
所以这样的家长会面临成倍的痛苦的感受,如果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观念对于孩子的成长所造成的重大打击,同时他也不愿意下决心去改善自己的问题的时候,那么他的教育,就会被孩子的成长所证明是彻底失败的。
有人曾经说过,没有一种失败能够抵得上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的失败,也没有一种成功能够掩盖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造成的失败。因为随着我们每个人年纪的增长,我们对于成功的物质的渴望会逐渐降低,但是我们对于身边的亲人的成长,以及他们的幸福程度的关注会越来越高。
所以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有可能也会变得柔软,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希望我们的孩子过得更好更幸福的,所以一旦他们过得不好,不成功,不成才,或者很失败的时候,我们作为家长的心,会是非常非常痛苦和煎熬的,而这种痛苦是我们用多少成功也难以去弥补的。
所以教育者一定要怀着一个更长远的眼光来回看你现在的所作所为还有所思所想,到底对未来起了怎样的影响。
我自己在教育的过程中有一种感受,就是我时刻准备着,未来我与孩子分离之后,我的孩子能否独立,能否照顾好自己。这就意味着我在与他相处的每一天当中,我都要传递给他一种良好的生活理念,生命观,还有怎么样去具备一种独立完成事情的能力。
这实际上是一种逆推思维,也就是以我们最终对孩子的期望来指导我们现在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我们的孩子。绝大部分家长,他所考虑到的点只不过是,这个学期末,我希望孩子有个好成绩,那现在我希望孩子能够做到什么,用这种单一思维来要求孩子,你就看不到孩子的心智在其他方面的成长。看不见就是一种抑制,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在成长。
就是你的眼光是远远不够远的,因为只有成绩这一块显然是不能够满足孩子未来整个生活的所有的要求的,成绩只是这所有的能力当中最不起眼的一个,而且还只是考试能力。
这就好像什么样的一个比喻呢,就是我们大家都需要钱,钱是我们更好生活的一个媒介,但如果我们只把眼睛盯在钱上,我们的生活就不会幸福。同样的道理学生在学习时代成绩是标记孩子个人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外显上的指标,但如果我们一直把眼光盯在成绩上,孩子的成长就会被极大的忽略和压缩掉,那怎么办?
实际上,成绩是孩子整个综合素质成长的一个必然产物。这就像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工作或者提升自我能力之后,一个必然会增长的指标一样,如果我们真正想让孩子成绩好,就一定要考虑到他的成长过程当中,综合的想法和感受。还有他的心智发育的一个过程,如果这些东西都是好的,那么孩子的成绩绝对不会很差。
只不过这对于我们每个教育者来说要求更高了,需要我们具备的知识、心态、品德素养要求更高了。我们可以发现,在要求自己和要求孩子之间,如果你想的少或者你的思维不活跃,比较单向思维的人,你就往往愿意去要求孩子,因为这可以避免很多自己做不到的挫败感、内疚、自责等负面情绪的感受。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思维很活跃,生活阅历很丰富,并且你的生命充满温度的这样的一个人。你就会对自己的要求要更高,相反对孩子的要求反而越少,而在这个过程里孩子潜移默化看着你,学习你、模仿你的过程中,反而成为了一个更加好教育的孩子。所以,这就是一个很大的一个悖论,想教育好孩子,必须先教育好自己。
而且,我们可以去观察社会上这些所有有成就的中青年一代。我们会越来越多的发现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所有的事情都更新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的一个时代里,越是在早年或者是中青年的时候有所成就的人,他的早期的家庭教育一定是越完善的。
如果他的早期的家庭教育有漏洞,我们会发现,尤其是那些备受关乎的演艺明星或者企业家们,他们的人设坍塌,很大程度上都会与他们家庭教育某种缺失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在他们成长到一定年龄之后,能够享受到成长的果实,能够在人生的事业家庭等方方面面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我们一定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坚实稳定的早期家庭教育的基础,让他们能够在未来更好的更扎实的去享有他们该有的那些幸福。
一个好的家庭,也是一个好的团队。在这个团队当中彼此是互相分工协作的,每个人都应该有家庭责任感,同时也要为家庭做一些事情去付出,在这个付出的过程当中每一个人也在精神和身体层面都获得了升华和提高。这种提高回过头来还能彼此滋养,互相安慰,这样一个家庭的,发展才是良性和健康的。
但是,如果在这个家庭内部,无法做到自我滋养和彼此滋养。每个人都不把付出或者互相关怀,看作是一件很正常的应该做到的事情。反而是彼此盯着对方的缺点,互相指责,互相埋怨,互相伤害,这就是一个负向循环或者是不良循环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在长期的运作过程当中,会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或者他的思维底层造成很多的毒素。这样的东西就像一个炸弹一样埋藏在每个家庭成员心灵的深处,会在未来某个特殊环境的作用下剧烈爆发。最终,伤害了某个家人的同时,对这个家庭也是一个很深的打击。
最近的台湾正热播一个电视连续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就是贾静雯主演的。这个电视剧就讲了失败的家庭教育对家庭成员和周边社会有多么强的破坏力。家里边的兄妹俩,其中这个哥哥,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杀人案,他伤害了很多无辜的孩子和路人,他的这个家庭内部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震荡。他的这种行为给他的家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痛苦,甚至家里人都不敢向外界陈述自己的真实身份,只能隐姓埋名的生活,而且给其他的家庭也造成了巨大的痛苦。
编剧用一种非常极端的,极大的放大了人性当中的恶的东西来让我们更好的看清楚恶是什么。那回归到我们普通人的家庭那一步,我们可能不会产生或者抚养出这么恶性的一个人物,但是如果我们的孩子他不具备正直美好的品德,他不能很好的适应这个社会,那回过头来对我们这个家庭是不是也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
父母的年龄会越来越老,他们能够供养这个孩子的时间也会越来越短,如果他们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当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不能很好的独立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的内心有怎样的痛苦和纠结?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能不能在当下更好的帮助我们的孩子发展出好成绩以外其他的必要的,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具备利他的能力。在我们离开他的那一天,我们能够放心的闭上眼睛。这是我们每一个成年父母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而且是越早思考越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