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囝囡”,不知有几人能认识这两个字,这两个字于我而言是有些特殊意味的。
这要从我的中学时代说起,我们那时的座位都是自己挑的,按照成绩排名先后选择,很有幸,我和这位囝囡姐一连做了好几个学期的同桌。她是城里人温文尔雅,我是乡下人土里土气;她读过很多书,各种中外名著散文小说都能如数家珍,而我究竟没有读过一本书;她说话总是不紧不慢、娓娓而谈,而我到底学不来那样的成熟与稳重;她写得一手好字极工整漂亮,而我的字却常是龙飞凤舞难以辨认的。我在心底里暗暗欣赏这样的女孩子,想她也许是生在书香门第,家中长辈都是极有学问的人罢,这样的人我此前只在电视里见过,没想到世间竟真有此等人物,真算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她的语文成绩一直很优秀,而我总是偏科严重;她平日里爱写些东西,总是充满了意境和诗情,而我这土里生土里长的人却总学不来;在她笔下活色生香的花草树木,在我这里到底成了木讷的俗物。在她的熏陶和“教导”下我慢慢开始喜欢上了语文,喜欢上了文字,喜欢上了这些斯文人的笔墨。“囝囡”与她的名字谐音,是有一日她写在纸上教会我的,后又得知她是个独生女,想也寄托了家里人的不少期望,于是这口中的子女二字细思起来,便更觉意味深长了。
后来我们一同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不过是在隔壁班了,因为高考学业的压力,彼此交流就很少了,唯一能将我们联系起来的大概是语文了,因为我们是同一个语文老师,说来也巧,这语文老师似乎对我是“偏爱”有加,他是个出了名严厉的老师,批评学生总是不留情面、一针见血,在他的细心“关怀”之下,我的语文成绩日渐好了,对于古文和诗词歌赋也多了不少的认识,逐渐有些领略到语文的魅力,对其增加了不少的喜爱之情。究其根本,我想这东西大概真的能够改造一个人吧,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人通国学身自重,我想启蒙我语文学习的囝囡姐真的是功不可没了。
再后来就读大学了,她去了天大读建筑设计,而我在北京。想来建筑设计定是不错,也不辜负了她那一身的文艺范儿和艺术气息,非我等俗人终日滚打在名利场中可比,也希望她终究能是当年那个清纯的姑娘,出走半生,归来容装依旧。大学一年级我生日那天,收到了她寄来的礼物,起初我还纳闷不知是谁送的,后又得知只得万分感谢,究竟不曾想过回赠她什么,或者说些什么,想是辜负了她的一片好意罢,等我回想起来,确是心中愧疚,六年的同窗之谊,傻小子还是当年的傻小子,他日有缘一壶浊酒再相逢,前后多少事,且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