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魂归爱情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在托尔斯泰的笔下,《安娜·卡列尼娜》描写了一个不幸的家庭,安娜的家庭。
安娜是一个美丽而又有思想的女性,和丈夫卡列宁过着平淡的生活。尽管卡列宁是一个比安娜大二十岁,热衷于官场的男人,但是,如果没有沃伦斯基的出现,安娜就算和卡列宁没有爱情,也会平平淡淡地过下去的。
但是,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着戏剧性的。沃伦斯基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男子,而且第一次见到安娜就展开了热烈的追求,至此一发不可收拾。沃伦斯基追随着安娜的身影,投入到忘我的爱情之中。安娜也许一开始是拒绝的,但从安娜的生活经历来说,她没有经历过轰轰烈烈的爱情,在爱情上,她本身就是匮乏的。因此,安娜最终沦陷在沃伦斯基爱情的陷阱里是毋庸置疑的。女人总是喜欢活在爱情的幻想之中,把爱情当做生活的全部。有人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我比较认同
这句话,而失去理智正是女人在爱情上受伤的真正原因。
女人是天生为爱情而生的,尤其是美丽的女人。你不去渴望爱情,那些钦慕者,追逐者也会把你拉入爱情。但是爱情究竟是什么?好像也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解释。只是一个眼神,一句挑逗,一双握紧你的手?瞬间就可以发生爱情。当爱情到来时,就像海面上刮起了一阵飓风,没有任何能力可以阻挡。安娜被爱情裹挟着,失去了抵抗的力量,最终抛开一切。名誉,地位,金钱,如果说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身外之物,那么唯一最爱的儿子,也成了牺牲品,被安娜抛诸脑后。
不顾一切,狂热,使安娜的理想爱情生活最终破灭了。
如果这种执着是用于其他方面,也许会创造出奇迹。唯有爱情,好像狂热者只会得到幻灭。爱情也需要理智,轰轰烈烈一场,那只是暂时。就像舞台剧一样,大幕终究会落下,幕后一切重新归于平淡。
其实,如果仔细分析,你就会发现,男女之间,无非就是谈谈恋爱,在一起享受爱情时光,然后踏踏实实地过着和大家一样的生活,喂马,劈柴,看大海。这样过下去也算是理想的婚姻生活了。可是安娜却偏偏飞蛾扑火,违背社会常态,标新立异,一心只为着她的爱情,直至因嫉妒而浇灭了沃伦斯基的爱情之火。
一旦爱情使你不自由,那么你的爱情就过于狭隘了。狭隘会毁灭一切,白雪公主的后妈因为狭隘的嫉妒而自取灭亡,安娜也因为自己完全彻底的丧失理智的爱情而最终选择了卧轨自杀。
作者托尔斯泰写作此书当然不是为了批判安娜,关于婚姻,关于家庭是需要每一个人认真面对的课题。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卡列宁也并不是没有责任。如果丈夫爱自己的妻子,能够尊重妻子的感受,而不是热衷于金钱名利,安娜也许就不会有这病态的对爱情的渴望。家庭问题是每一个组成家庭的人的最大问题,它将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工作,社交,心情,以及命运。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快乐的生活都一样,毋庸置疑。家里有爱,就会有快乐,有尊重,就会有理解,有爱,也就会有宽容。
当然,,安娜的爱情也不为世俗所接纳。她的死,是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促成的结果。死了,就不会有不安,嫉妒,猜测,也不会受到侮辱,嘲弄。只是,活着的人,卡列宁,沃伦斯基,儿子,都会蒙上心灵的阴影,而别人,则很快就会忘掉世间曾经有过安娜这样一个人。因此,电影最后的结果是宽容,卡列宁抚养她的孩子。学会生活,学会爱,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在生活中不断地会有人给你上一堂活生生的课。而生活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
学会爱,才是永恒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