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
是一个历史上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一,中国新石器文明的六大板块
我国现代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1909~1997),基于我国数以千计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提出了考古学六大文化区系的理论。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文明起源的“满天星斗说”。
1,是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黄河文化中心。
即中原新石器文化,被视为中国母体文化的黄河流域文化圈,地域上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地带。
辐射整个黄河中游及部分下游地区,其中的仰韶文化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新石器文化的主流文化。
2,是以泰山地区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山东、苏北、豫东地区的文化。其突出特点是不同于仰韶文化红陶的黑陶文化。
即东方新石器文化,又具体分为鲁西南和胶东两个分支文化。
3,是湖北及其相邻地区,其代表是巴蜀文化和楚文化。
即西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以环洞庭湖和四川盆地为中心,具体分为江汉平原和四川盆地两个分区。
而四川盆地又分为巴蜀两个分支。其中的江汉文化成为后来“楚文化”的主要源头。
4,是长江下游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是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
即东南地区新石器文化,以太湖为中心,向周围辐射。
春秋时期的吴越文化就是由此发端而来。
5,是南方地区,从江西的鄱阳湖到广东的珠江三角洲。
即南方新石器文化,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主轴。
辐射福建、台湾、湖南、江西、广东等南方地区,该区系文化具有浓厚的海洋风味。
6,是从陇东到河套再到辽西的长城以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是内蒙古赤峰的红山文化和甘肃的大河湾文化。
即北方新石器文化,以辽西和内蒙古中南部为中心。
又可细分为辽宁朝阳、内蒙古赤峰、北京天津一带及河北张家口等四个分区。
包括我国汉语的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也是在此基础上历史形成的。
二,汉族的形成
六大文化区系均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距今约3000~8000年。
六大文化区系平行发展并相互影响,共同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源头。
中国文明在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还有“原生型”,“次生型”和“续生型”三种类型。
繁星闪烁,真的是如“满天星斗”。
到夏代便已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多元一体格局。
其中的北方区系、中原区系以及东方区系融合构成了夏商周三代的黄河文明。
而西南、南方、东南三个区系则最后融合而成了长江文明。
至秦统一中国,这六大文化区系彻底融为一体,但仍保留了各自的一些特点。
因刘邦曾被封为汉王,在位于汉水上游的汉中整军备战,夺取天下后,就建立了以“汉”为名字的王朝。
从此国人就被称为“汉人”。
到了近代,“民族”一词传入中国。“汉族”便取代“汉人”,成为国人最大族群的正式名称。
三,复杂的过程
但在实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内这个最大族群的名称,有一个复杂的演变发展过程。
历史上,还有许多其它的名称。
如: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夏人、华人、华夏、诸夏、诸华、秦人、汉人、唐人等。
1,龙的传人
三皇,一般是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而“氏”的原始意思就是神祇。因为,这三人皆聪明过人,且身有异象,不同于凡人。
相传,伏羲氏的母亲华胥,因为在雷泽(今山东菏泽境内)这个地方,踩了一个巨人的脚印而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伏羲。
伏羲的长相是人首蛇身(也有说是人首龙身),智勇双全,力大无比。
他自称“龙师”,并将龙作为自己部落的族徽(图腾)。
因此,后世的汉族自称为龙的传人,大概来源于此。
2,炎黄子孙
这个来源,大家都基本知道,不再赘述。
3,夏人
是夏朝人的自称。
4,华人
华的原始词义是花。
作为民族起源的角度来讲,这里说的花,是特指华山脚下仰韶文化的部族图腾——玫瑰花。
后来又演变为华山。
华人,最早是指当时华山附近部族的自称。
5,华夏
因后来,华人部族与夏人部族完全融合。
因此,从民族起源的角度来说,华与夏是一个意思,复合称为华夏。
大约从春秋时代起,我国的古籍上就开始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了。
称华夏,是与当时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相区分的。
因此,华与夏,在甲骨文里都有尊崇的地位。
6,诸夏、诸华
是同一个意思。
夏朝是由很多部族组成的,大禹还划分天下为九州。商朝也是如此。
周朝实行了分封制。
在先秦的典籍里,称各诸侯国为诸夏或诸华,也是为了与其它四方部落相区别。
7,秦人
是秦朝人的自称。
8,汉人
是汉朝人的自称。
汉,原指天上的银河。后来指汉水。
汉朝统一中国400余年,该时期中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汉武帝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国人的思想。
使大一统的概念,影响深远!
为后来,汉族名称的由来,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9,唐人
是唐朝人的自称。
四,汉族民族身份的确认
新中国建立前,汉族是个融合了若干少数民族的族群共同体。
为了改变旧中国民族成分和族称混乱的状况,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新中国建立后,发起了民族识别工作。对全国提出的400多个民族名称进行识别。
从1950年开始,分三个阶段,一直到1983年才结束。
共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
还有部分未识别民族。
如穿青人、摩梭人、康家人、老缅人、僜人、掸族人等等。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尚有未识别民族人口约64万人。
至此,汉族才更趋向于成为与其它少数民族族群并列的,单一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