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大火了一把,这是我读的第一部穿越系宅斗小说。与电视剧相比,小说中的人物更为丰满,情节更为细致,让人看得也更为过瘾。
通观整部小说,反差最大的人物就是顾廷烨。他本是丹书铁券家的侯门嫡子,母亲为盐商独女,自小富贵不愁,整日意气风发,策马扬鞭,奔走在东京大街,无论投壶马球皆为人叹。又常年流连于秦楼楚馆,尚未娶亲就包养外室,还生儿育女,为世俗所不容,日子过得极为张狂。
自白氏难产过世,这位顾家二郎就开始走下坡路。继母面甜心苦,刻意捧杀,堂兄弟在外面惹是生非,常用的是顾廷烨的名头,父亲虽深爱儿子,但也抵不住枕边风的日日腐蚀,对他动辄打骂。即便如此,顾二郎仍保持着纯良真挚的本性。直到父亲亡故,继母结合顾家人把他赶出侯府,发现自己宠爱的外室曼娘一直是个蛇蝎美人,不仅坏他姻缘,还骗他钱财,让他骨肉分离······这位少爷才真正被现实折服,迎来他的“破碎时刻”。
剧中有一个场景,形象地展示了顾廷烨的“破碎时刻”。 顾廷烨六神无主地走在东京大街上,看到长柏前来,他像个孩子一样抱着挚友痛哭,这个时候,透过屏幕,才切实感到,顾廷烨的痛苦,无助,以及对自己往日行径的深刻反思。对顾廷烨而言,这是一个支离破碎的时刻,亲情爱情都背弃了他,大家小家都无法让他有归属之感,他似游走的孤魂野鬼,满目的繁华帝都,却让他有逃离之感。之前的顾廷烨便在这一时刻死了。
“破碎时刻”是个非常痛苦的时刻,自我良好的感觉荡然无存,感觉自己像被撕裂了一般,但这一时刻也是最好的时刻,因为它是新成长的开始,是穿越沙漠走向拯救,是朝着痊愈迈出的巨大一步。因此,常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破不立的说法。“破碎时刻”也成为了顾廷烨先死和后活的转折点。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会遇到和顾廷烨这样的心境。都有艰难无助,痛苦不堪,糟糕透顶的时刻,这个时刻的人们与其去乞讨别人的安慰,不如独处,沉默,自我疗愈。
实际上对于这样的时刻,生活中是有体现的,山西有道土豆做的小吃,叫“捣攮糕”,做法是取新土豆洗净,蒸熟,晾凉,去皮,放瓷盆中,用擀面杖捣······反反复复用力捶打,直到土豆块捣成土豆泥,再把土豆泥捣成黏糊的膏状取出整形,放到盘子中间攮糕上堆砌胡萝卜细丝,茴子白细丝,香菜碎,小葱碎,熟芝麻,泼上热花椒油,多些醋,混合后一起倒入攮糕边上,蘸食,一道丝滑爽口的农家风味就算做好了!吃过的人都知道,攮糕好不好吃绝大程度取决于“破碎时刻”的捶打是否到位。
基督教的一些传统仪式中对“破碎时刻”也有象征性的表现。比如,圣餐仪式的高潮就是牧师将一片面包举过圣坛并把它掰碎:一个破碎的时刻。在象征层次上,凡是参与这项仪式的人都愿意被掰碎。信徒们希望自己被击碎,但我们要知道,正是这样一次次的被击碎,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敞开胸怀不断向前。
说回顾廷烨,他又是如何度过他的破碎时刻的呢?离开东京的顾廷烨开始混迹江湖,用他率直纯良的本性,结交江湖好汉,细致经营从外祖家继承的产业;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救新皇于危难,并誓死效忠;又一偶然救明兰于水匪刀下,当意识到明兰才是自己所爱,便真情实意地求取明兰,收获了美满的婚姻;夫妻二人同心同德承袭了爵位并洗刷了冤屈。顾廷烨成了最大的赢家。
推及我们每个人,当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够完美时,我们就需要这样的破碎时刻,我们还不够杰出,不够完美,都难免有罪,罪恶感涌现的时刻,悔悟的时刻,丧失自尊的时刻,承受令人不快的时刻,这些对我们的成长都是必须的。然而,处在这些不同的时刻的我们更需要热爱自己,重树自我,像顾廷烨一样保持纯良的秉性,一步一个脚印地深度整理和收拾自己的内心,收获更强大的自我。不得不说自我认识,重塑自我的这一时刻本身就很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