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卓的办公室空间很大,但陈设很简单,只有一张办公桌,一排书柜,然后就是茶几和会客的一长两短三张沙发。整个办公室最醒目的就是办公桌背后鲜艳的两面红色的旗帜,国旗和党旗。此时这张办公桌的对面就坐着人事处处长向卫兵,他是根据厅党组的安排,把初步拟定的新电视台台长招聘方案送给赵卓审阅的。
以前厅里不太主动做这种具体的事情,但赵卓显然改变了这种“规矩”,亲自插手这种事情,具体执行就落到了他向卫兵的头上。说实话,招聘台长这样的事,向卫兵还真没干过,考察、提拔干部的事他倒是轻车驾熟,所以他其实也是摸着石头在过河。
窗外鸟鸣声间或传来,让安静的办公室多了些生气。这种环境让向卫兵想到了南朝诗人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除了赵卓翻纸的声音,向卫兵感觉时间似乎是静止的。
赵卓看得很仔细,眉头微皱,显然在用心思考,手中的笔偶尔会在文件上划动。
本来向卫兵交了材料就打算走的,但没想到赵卓却让他坐下等,这种做法和原来的于厅长不一样。这反而让向卫兵有点不适应,坐在那里又不好乱动,也不敢乱瞟,总觉得身上别扭,所以时间的移动对此时的他来说,成了一种煎熬。
“卫兵啊,这个招聘计划你自己觉得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没有?”赵卓摘下眼镜,放下手中的笔。
向卫兵心想,这都是党组会上商议的,我哪儿敢自己补充啊?但这话肯定不能这么跟厅长说。他想了想,恭敬回道:“我觉得厅党组的决定是有前瞻性的,也很全面,体现了这次招聘的新思路、新特点。”
他看到赵卓脸上表情微微凝重,赶紧刹住话,又顿了顿,眼珠一转,再接着说:“但我个人以为,有一小点是不是可以考虑修改补充一下。”
“哦?哪一点?”赵卓抬了抬眼,看着向卫兵问。
“就是招聘条件的设定上。”向卫兵说道,“我觉得既然是一次社会公开招考,体现的就要是公开、公平、公正,尤其是要体现出我们厅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宽广胸怀。所以可以考虑下把条件完全放开。”
“怎么个完全放开法?”赵卓脸上有了兴趣。
“就是只以成绩论,不以出身论。我们原来这份计划中,还是设置了比如要有电视台工作经历,要有科级职务等,尤其是还有一条,要有各级领导的签字同意报考,这会限制很多真正的人才不敢来报名。”
赵卓点点头,示意向卫兵继续往下说。
“赵厅长,其实我一直在想我们这次设立这个新电视台并招聘台长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我们的目的只是把现有的这个频率做活,那么招聘可以多一些限制条件,以保证我们台里的同志能竞聘上。但如果是想尝试一种全新的办台模式,我觉得我们的台长位置也要是全新的,不同于传统模式。这样就没必要在报考条件上设定太多的门槛了。”向卫兵感觉到赵卓对他的话有兴趣,所以鼓起勇气一口气说完自己内心的一些思考。
“那你说说条件应该怎么设?”赵卓这话明显是有考考他的意思。
“除了相关工作经历,零门槛。”向卫兵说。
“那如果招聘的人最终发现不合适呢?”赵卓继续问。
“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向卫兵扶了下鼻梁上的眼镜,迎着赵卓询问的眼光回道,“我们可以在考题上下功夫,考题就是门槛。考题的设置不能仅仅是书本上的纯理论,而应该大量加入论述题。同时,可在文字考试后,增设一个公开的考生面试环节,让报考者能充分展示自己对电视行业的见解。通过这样的筛选,出现不胜任情况的概率会很低。”
赵卓点点头,脸上的表情变得晴朗起来。
向卫兵从赵卓的表情中得到了鼓励,更加放开了:“厅长,如果您觉得还有不确定性,那么是否可以考虑在招考后,再加一条,考试最终通过者,试用期一年,一年后考核不合格的,自然解聘。这样就有了双保险。确保所有报名的人自己在考前就得充分考虑,考后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办公室的门响起,秘书小黄推开一点门缝,探头看了看,正准备说话,赵卓摆手示意,表示再等等。小黄马上把头收了回去,并掩好门。
赵卓把头扭向窗外,沉默了几十秒中,再把头转回来时,已是满脸笑容:“你的想法很好。我跟其他几个党组成员通下气后你再修改吧。”
向卫兵知道自己这番“过分”的语言没有惹厅长不高兴,反而说对了,他这才放下心里的石头,告别厅长快步走出办公室。
等向卫兵走后,赵卓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垂柳和湖面。他这间办公室是整个川东广电厅最好的一个位置,在一个小山坡上,从窗口朝外看,一个小湖映入眼帘。这个湖是川东广电厅唯一的风景地带,沿湖周围是无数的垂柳,湖心小岛上还有一个小亭子,整个湖面一览无遗。
厅院子的背面就是川东电视台,两个院子仅有一墙之隔,电视台院内最明显的标志就是那座高达几十米的电视发射塔,直插云霄,成为整个东阳市的地标之一。东阳是川东省的省会城市,两面环山,一面临江,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赵卓看着眼前的电视塔陷入沉思。
从心底里说,对向卫兵的思路,赵卓是认同的,他主张搞这次公开招聘的目的之一也正是想“不拘一格降人才”。有着多年市委宣传部工作经验的他内心很清楚,在中国四级办台的体制下,各电视台其实都是一个个独立封闭的圈,外人很难进去,论资排辈的现象不比政府机关少。在这种内循环的状态下,要想发掘出人才,没点特殊政策是不可能的,阻力会很大。这也是他调研电视台后的感觉。
但电视这个行业恰恰不能封闭,需要开放的思维和前瞻的意识,你不能指望一只被栓在井底的青蛙能明白外面世界的广阔与精彩。而狭隘的思维正是他庞大计划的最大掣肘。
有一点赵卓心里也异常清楚,就是传统势力的强大。这次虽说通过了他提出的建立新台、招聘台长的构想,但只是勉强通过。那三天厅党组会讨论的激烈仍让他记忆犹新。讨论中,对于台长采取招聘形式的提议得到的反对意见最多,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种做法完全抛弃了论资排辈,就意味着挡了很多人的路,动了很多人的利益蛋糕。
如果最后不是获得了省委宣传部部长蔡辉的公开支持,他的这个提议能不能最终通过都还是个未知数。
把蔡部长请来对会议做指示本来也就是他使的一个小技巧,其实在这个提议形成之前,他就多次主动向蔡辉做了汇报,得到了他的肯定与支持。而蔡辉同意他这个提议的目的,也是想通过一次创新,快速消除于建国给整个宣传系统包括他本人带来的不利影响,他内心里也急需一次能引起省委注意,提振人心,给人希望的大事件。赵卓的提议正合他意,所以他明知道是赵卓请他去站台,也接受了。这也是他公开表示对自己这位下属的支持,懂事的人自然能明白其中的份量。
能在官场混的,都不是蠢人。
提议通过是一回事,真执行起来则是另一回事。经验告诉赵卓,要把提议落实到位,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这份招聘方案,他必须得在背后和这些副厅长们做大量的解释和沟通工作才能推行下去。对于一个从外地调入,上任不到半年的新领导来说,这是对他局面把控能力和政治智慧的一次考验,他只能考好,不能考砸。否则,看笑话的绝对比同情的要多。
望着窗外,他再次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