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胆怯的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

        这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一段话。小说的主角以画家高更为原型,讲述了一名狂热的艺术家燃尽生命之火,照亮理想的一生。

        保罗.高更(1848——1903)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与梵高、塞尚,并称后印象主义三大巨匠。1848年出生于巴黎,早年丧父和母亲姐姐相依为命,17岁做了一名海员,喜欢冒险、周游世界。20几岁当上了股票经纪人,取了丹麦的贵族,并生育子女,家庭幸福美满。是典型的有钱、有闲阶层,平时上班,周末画画,事业有成,情趣高雅,喜欢收藏艺术。35岁辞去了银行的职务,专心绘画。他越来越厌倦现代文明社会,为了寻找心中的圣土,去了塔希堤——一个原始村落。

        我不想违心地给这位艺术家唱赞歌。我始终无法理解,高更如何就能抛下妻儿,追求自己他的伟大艺术?如果说他是伟大的,为追求崇高的艺术理想。那他为何又要说“艺术是丑陋、肮脏的”?他为何要服毒自杀,让野兽动物来食其肉,这难道不是一种救赎,是为自己的堕落而寻找解脱吗?

        我更倾向于认为他是一个赌徒,他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艺术梦上,当理想一步步破灭后,为了逃避现实,他去了根本不需要“金钱”的原始村落。这与他早年丧父身边没有男性榜样,从而缺乏责任意识有关。

        由于缺乏理智,他过分地相信自己的才华,而忽略了现实的种种因素。自己的一时冲动,让一个幸福的家庭顿时土崩瓦解。他的妻子从此肩负起养育五个孩子的重任,还兼顾为他卖画。卖画所得收入,这个伟大的妻子只把一小部分留给自己和孩子,大部分寄给丈夫,而高更正在他原始的“伊甸园”里,享受着土著女子的“”热情招待”,并生下两名私生子。

        凡高在给高更的信中说:“你在创造生命的同时还创造了艺术!”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如果仔细剖析这些艺术,本质只是声色犬马的生活。放纵的生活让他染上梅毒,在临死前,他倾尽所有的热情创作了一副史诗般的画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

        这幅人生哲理画,以塔西堤这个原始村落为背景,构筑出画家梦想中的伊甸园。青绿色调渲染出原始村落的神秘,画中人物面色凝重,有的低头沉思,有的侧目凝神,仿佛是在思考人生这一重大命题。画面中央,一个高大、结实的女子正在采摘苹果,她若有所思,仿佛在犹豫要不要摘取“智慧果实”。画面左侧是三个女子和一个初生的婴儿,暗示人的诞生。画面最右侧,一个双手掩面、万分痛苦的老女人,她在无可奈何地等待死亡。这幅画面似乎是在追问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对于高更来说,也许他认为: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这就是他的追求。这一切都没错,但他却以此为借口,伤害了自己的家人。

        对家人,他残忍冷酷;对世俗,他不屑一顾;对理想,他一直坚定;对艺术,他炽热追求;他崇尚精神自由,却放任肉体堕落……

        这就是高更,一个充满矛盾的艺术家。有梦想是伟大的,如果把梦想筑建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么这梦想也是可怕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哪有什么纯粹的爱情,只不过是看到美好的一面,看不见底下的阴暗。
    君晓墨阅读 1,293评论 0 0
  • 一下午,不知道咋熬过来的,心凉、心惊、心寒、心酸、心痛、心疼,真是五味杂陈。一件件身边事,一个个身边人,他...
    感恩_心阅读 3,610评论 3 2
  • 今日读了贾先生两篇文章,觉得有趣喜欢便记录下来。 先生说好读书“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
    熙予旬阅读 2,04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