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非自外,北宋张载用语。《正蒙·参两》:“凡圆转之物,动必有机,既谓之机,则动非自外也”。圈转之物,指日月大地等,认为日月大地等的运转都有其内在的动力,非有外力的推动。
上面这段话我是通过百度查到的。我不懂天文地理,也不懂日月大地运转的力量究竟是什么,但用在人的生命发展上倒是贴切的很。
上个月某个周末,因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一个国培的项目,我受邀到宝鸡市给来自宁夏的部分老师讲课,而多年的老友、位于宝鸡的雒红军老师非常热情地邀请我到他的家乡眉县走一走。他特别带我去参观了张载祠。也是这次参观,才知道非常有名的“四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自张载先生(为自己的无知而惭愧)。现在不谈这铿锵有力的“四为”,而是想说说给我带来思考的另四个字——“动非自外”。在张载祠的大门外面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有四个狂草大字,说实话我猜了半天这四个字是什么也没猜出来,最后就转到石头的后面,或许背面会有简写的吧。果然就在石头的背面用小楷撰写了这四个字:动非自外。看到这四个字,突然想到我的朋友“火车”校长(侯登强),他曾经在一次讲座中展示了一个寺庙门口牌匾上的四个字:“莫向外求”。
“动非自外”、“莫向外求”,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缘分,或者是一种必然?我想,于我来说既是缘分也是巧合吧。
我最近思考非常多的两个词是生命觉醒与生命自觉。觉醒,就是在睡梦中醒过来。或许有人会说,我们难道不清醒吗?难道不是在清醒的状态?但事实上,我们真的在清醒的状态吗?我曾经受邀写过一个关于生涯规划的小稿子,我当时就在想,我们的学生缺少生涯规划能力,所以在他们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大部分都是由父母填报,而不是学生自己。很多学生到了大学毕业也不知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我们批评学生没有生涯规划能力,那我们老师自己有生涯规划能力吗?于是,在一次和青年教师的交流时,我特别提出这个问题:你是不是为自己的教育人生做过一些规划?有的老师刚刚30岁,假如按照60岁退休的话,你还有30年做教师;有的老师已经45岁,那么你还有15年退休,有没有想过你后面的30年或者15年,乃至你退休以后,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一个比较年轻的老师说,他现在刚工作几年,希望过几年后能够顺利评上中级教师,然后再继续努力,争取在退休的时候混上一个高级教师。当然,现在高级教师名额太少,实在不能上也没办法。我问他,“你准备从哪里开始呢?”他说,这几年要多参加几次讲课比赛,争取能够在市级的讲课比赛当中拿一个奖,这对评职称来说挺重要的,证明业务能力;班主任工作不是很愿意做,但评职称有要求,也要争取做几年班主任;另一方面也要争取做一个课题,因为现在职称评定,对课题研究也有一些具体要求;当然,等评上中级之后还要再争取发表两篇文章,因为要评高级必须有至少有两篇公开发表的文章。有一位中年教师说:“我从来没有想过退休以后的生活,只想着退休以前能够评上高级,工资能涨一点。”
仔细看一下我们的周围,这是不是大多数老师的常态?我们的教育生涯就这样被职称给绑架了,似乎一切一切都是为了职称。我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假如取消了职称评定,老师的奋斗目标在哪里?你还愿意去为了上好一堂课而加班加点修改课件、一遍一遍地去试讲、修改教学设计吗?我们能不能尝试着去思考一下,不为了职称,只为了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丰富充实,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为了活出最真实也是最完美的自我来?
但这样的思考,需要基于老师的生命觉醒——从为了生存而工作的状态中醒来,从为了评上职称而努力的状态中醒来,从疲于应付中醒来,从狭隘的应试教育、只关注成绩、忽略学生身心健康中醒来……去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究竟要到哪里去?”说到底,就是去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自己究竟应该过怎样的人生,怎样的教育生活……
可是,如何觉醒?靠外力还是内力?当然是靠内力,“莫向外求”,当你自己不愿意醒来时,任何外力都是徒劳。我们知道,任何生命的成长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就像一粒种子,它要萌发和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但首先它必须是有生命力的种子,是能萌发的种子,是度过了休眠期的种子,这时给它合适的条件它就能萌发。人的觉醒也是一样,假如想要改变、希望改变,那么,在你遇到某一个人、遇到某一件事,或者看到某一本书,甚至是某些句子的时候,你就能够被敲醒、惊醒。比如说,你一直按部就班的、一天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没有创新,没有改变,你自己可能都会厌倦,这时候你突然遇到一个跟你同龄的,甚至基础没你好的人,他过得比你更精彩、比你更有成就,或许能够激发你开始改变;或许你遇到的某些事,给了你一些刺激,能够让你重新思考人生、重新定位自己;或许是你听了一场报告,开始了改变,也可能是你一次的行走产生了新的想法。这一些,无疑都是一些很重要的机遇。
觉醒了,能否始终处于清醒的状态?这又是我突然冒出来的新问题。纵观我们身边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会有),经常会在听完一场报告后热血沸腾,马上开始行动起来,网上下单买书,也开始拿起笔记录自己的感受,并下决心以后要“重新做人”,但没坚持几天,热情减退了,行动也变得迟缓了,最终会因为各种各种各样的理由而回到了老路上,而所有的理由其实只是自己懒惰的借口。清醒了一阵子,又复入睡眠中。
我突然意识到,觉醒它应该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名词。应该是不断地去唤醒的过程,而不断唤醒靠的当然是自己——不断地自我唤醒,才能真正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不断唤醒,需要的是恒心,是毅力,是坚持不懈。坚持不懈,不是喊空口号,不是每天表决心,而是行动起来:坚持读书,坚持思考,坚持写作,坚持探索改变课堂,坚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研究学生成长,尤其是作为老师,读书和写作是不断进行自我唤醒的重要法宝。
可见,“动非自外”,没有人能叫醒装睡的人。生命的觉醒一定是靠自己,而不是别人。
特别感谢眉县雒宏军老师!
(完成于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