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四仔突然微信找我。我撑起刚躺下来的身子和第二天得早起的疲惫说,没睡呢,说。
四仔曾经是我认为这辈子最好的朋友之一。他是唯一一个知道高三那年的我有多努力的人,我是唯一一个知道他支离破碎的家庭有多无奈的人,甚至大学远隔两地时,他的每一任女朋友也都与我认识。我们曾在数不清的夜晚一起聊现实聊社会聊梦想,他总说我是他肚子里的蛔虫,我总说他能理解我的坚持。我帮他追心怡的女生,督促他努力上进,为了准备他的英文考试还陪他用英文聊了好几个月。那时的我们,或许太过年少,是说着“一辈子”和“永远”的,是信誓旦旦的。
但是后来,我再也没说过“永远”了。
那是几年前,我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坎。狼狈不堪,命悬一线。犹豫了很久,我告诉了四仔和几个“永远”的朋友。可是,响应我的只有自己的回音,始终都是静悄悄。科技和社交媒体发达后,远距离的联系变得方便;但要“消失”却也是十分方便。只要对方不回复,你是什么办法都没有。当时的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曾经的信誓旦旦转瞬就能变得咫尺陌路?他们难道不会担心吗?难道不会害怕再也见不到我了吗?换作是我我绝对是抛下所有一切马上飞到对方城市去告诉朋友,“不要怕,我陪你”。
那些朋友的背弃让我那段日子更加难熬。半年后,我状况好了些。四仔和那几个朋友跟我妈打探好我回家的时间,在楼下堵我。一遍遍的道歉与悔过,幼稚如我,又相信了。然而所有的许诺自然又是从没有兑现,现实又赤裸裸地扇了我一个耳光。那以后的几年,那几个朋友都再没敢出现了。
那时候,四仔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对我说,“这么多年了,从来都是你照顾我们,所以我们都太习惯了,以至于还没长大到学会照顾你。请给我们一点时间长大”。
他说得很直白,却很有道理——我才是这一场大悲剧的始作俑者。那时的我认真反省过之后,自己才发现原来我身边真的有许多“只会索取”的朋友,四仔首当其冲的原因只是他很坦白罢了。人都是有磁场相吸的,这样的局面的罪魁祸首其实是因为我自己是一个太过于不懂索取的人。
我的确是一个不善于索取的人。比如讲心事,只要察觉到一丝丝对方的厌倦,我就会立马把再多的话都吞回肚子里去。尽管那一丝丝厌倦其实只是我自己的想象。
朋友叶子小姐对我的这一点说教过好多次。她跟我性格相反,即使我手里打着手机(虽然我一般不会这么做),她也知道我是有在认真听的,她也愿意继续倾诉。而我,要是发现对方没有回应,或是眼神瞄了下邻桌的帅哥,我都会打消了继续讲下去的欲望。也多亏了叶子的“谆谆教诲”,这些年自己也在特意地在学会克服这个缺点。
不懂索取,真的是个贬义词。其实朋友之间一定要是互相索取给予,才会是段健康亲密的关系。
我一直记得高三那年我很喜欢的一部电视剧《他们的世界》。里面有一段是向来独来独往的宋慧乔,望着客厅里几个女性朋友聊得很开心,感慨地说道“难道只有把自己的秘密讲出来,才能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吗?”。然后她拿着几杯红酒走了进去,开始第一次敞开心扉讲自己的秘密。那晚,宋慧乔笑得特别特别幸福。她们,也真的成了很好很好的朋友。
回到故事开头,四仔敢找回我,是因我上个月突然做梦,竟搞笑地梦到我把喜欢的人介绍给叶子和四仔。梦醒之后,我突然觉得其实自己或许潜意识还是把他当成很好的朋友。我是个对于不开心的情绪记性很差的人,于是就去主动跟四仔打了招呼,就这样当作以前的事情没发生。
但现实总不似电视剧能那么容易有happy ending。事实是,在我再找四仔想倾诉最近的烦恼时,他急急忙忙地就说了再见。而前晚我还是撑着困意认认真真地听完了他半个小时的抱怨。但我发现我不再有怨言了,我甚至还很认真地回了好多好多建议给四仔。或许,虽然仍是没有完全学会叶子所教的,至少我已经学会不要轻易寄予期望。谁都知道期望之后的失望比什么都伤人。
愿大家都不要做一个只会索取或不懂索取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