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久不知红日到,闲来偏笑白云忙。
这是黄姚古镇中带龙桥上的一副对联,当时在游玩时一路赶路,没能体会到那种心境,之后翻照片看到这副对联仿佛触电一般,耳旁似乎响起父亲的话:不要每天都把自己安排得满满当当的,留点时间给自己。
仔细一想,还真是这样,我们每天都晕头转向地不知在忙些什么,工作日忙工作,周末忙聚会,忙生活。在家里忙,公司也忙。更有甚者连休息时间也给自己一大堆任务,似乎永远有理由像个永动机一般转着。是压力逼着我们前进吗?也许是,昂贵的房价,稀缺的教育资源,高涨的生活成本都在强调这是个功利的世界。
曾经有个两年内在SCI连续发表很多篇论文的大神说:之前我不懂,总是拼命学,学不懂就看书、问导师,总要和自己较劲,结果一篇论文下来,自己半死不活不说,投稿还被拒了。我当时不懂,为什么我每天那么认真,那么拼命,还换不来一个好的结果?直到有一天,我的导师对我说,出去放松一会吧,要给自己一点防空的时间,才能更好的工作。
后来几乎从不锻炼的我学会了跑步,学会了打球,也认识了很多喜欢运动的朋友,我才发现,之前的我活得多么无趣,几乎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打转,闭门造车,眼界太窄,所以写的东西大都脱离了实际,并没有太多实际的价值。
以前的我总认为发呆是个贬义词,大好时光用来发呆,多浪费呀。当时看到金庸先生的小说里写老僧入定,写达摩面壁九年不发一语,以至于墙上都有他的影子的痕迹,我当时特别不能理解,为什么要静静的呆在那里,这样不是很无趣吗?
直到阅读《道德经》时看到老子说“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我才明白,所谓静生万物,虽然身体不动,但是思维在动,而这种深沉的静思会让人更接近“神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灵性。那是躁动的灵魂永远没有办法理解的世界,是一个人的鹧鸪天,亦是孤独的赠礼。
给自己一点时间发呆,这是一个很容易的习惯。可以散步,可以躺着遥望星空,也可以坐在高处看人来人往,索性就让思绪飘摇直上九重天,任思维挥舞翅膀肆意飞翔。
聒噪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微博上每天都有关注不完的新鲜事,影音软件里总有看不尽的影视剧。给自己一个放空的时分,不一定要到远方才能远离吵闹,内心的宁静足以消弭那些世俗的喧嚣。
前段时间有文章说“有趣”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在我看来,有趣只是一个很浅很浅的标签,一个人能够“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不是冷眼对千夫指,而是“世事了于怀”的泰然自若。
人们总爱说岁月磨灭了灵性,却不计较是谁把他们变成了这副丑恶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