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泥步修行》——读书笔记

        名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东西,带着巨大的光环、高高在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没名者愿意低头俯身,心甘情愿做“名”的俘虏,有名者在炫目的光辉照耀下,更是享受带来的优越感,只因为尾大不掉、骑虎难下。“名”通常和尊严、脸面、能力等纠缠在一起,让多少强健的躯体为名而衰残,又让多少衰残的躯体为名而奋起……

        只有经历了名声鹊起和声名狼藉之后才会审慎、冷静的旁观这华丽却没有实体的“名”,正如桃花扇中所唱: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名副其实的事情不是没有,而是极为偶然的巧合,名的本质是一种“虚妄”,而且是一种极为脆弱的“虚妄”。

        名声聚集的本身就是对其他人的一种能量威胁,被毁则是宿命。有的名声尚未被毁,大多是还没蓄积构成威胁的势能,而毁名的潜力则和名声本身成正比。

        名声本身就是一种虚妄的“光环”,暴立暴毁,一夜之间烟消云散。朋友之间也会存在名声上的默默攀比,一友伤名,诸友暗喜,任何事实都无法阻止名声的破碎,名和实本身就是两条逻辑,不仅举证难,即使证据凿凿也会遭遇选择性忽视的尴尬境地。大家不在乎证据,因为这里玩的是名而不是实。

        名声的损毁多是采取颠覆式的方式,没有丝毫的善意。毁名者干的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因为公众大多采取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的态度,结果毁名者赢了至少一半。

        为重新正名而做的一切努力都是贬损名声的反讽。生命的责任是尽一己之力为天下众生提供大善大美,任何形式的找证据而奔走相告,一遍遍描述和擦泪都是对生命的亵渎,纠结于名相上的我执,是虚掷生命和对名声的背离。

        如果不看破虚妄的名都是“名执”,名执就是我执,无论是好名还是坏名都是尘埃,如果撤除了名执,就是撤除了招惹尘埃之物,因此也就消除了苦痛烦恼。从主视角变成享受旁观,则是破惑的基本起点。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打开微信看着空荡荡得消息,朋友圈偶尔出现得好友得生活记录,都迫不及待想去留言,一个人待久了,或许也渴望拥抱吧。 这...
    请叫我浊阅读 1,365评论 1 4
  • 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越是聊天趋于得出一个结论的,明显觉得自己脑袋里都是数据、参考系的就是理性话题; 理性是有客观的...
    我的小时代i阅读 3,025评论 0 0
  • 每次回家都有一个习惯,喜欢走过村后的那座小桥,去那熟悉又陌生的田野看看,即使在这寒风潇潇的冬天依然没有改变。这里有...
    林建明阅读 7,315评论 28 102
  • 文/阿关 有人说,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时常会被感动,我深以为然。人被感动的方式有很多种,对感动...
    捌天阅读 2,915评论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