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跟我讲一个她朋友的故事。
无论身材、长相、家庭还是收入,典型的白富美。万事无需操心,亟待解决的事只有找个心仪的对象。
在经历了数次相亲以及短暂的交往甚至到过谈婚论嫁的地步,又忽然分手等等一系列过程,加之来自外界和自我给予的压力,这个姑娘在找对象这件事上一度变得十分焦虑,甚至空闲的时候只能通过跑步来解压。
有一次她一个人跑去吃火锅,吃完结账,竟被服务员告知她的账单已经被隔壁桌的女士结完了。
这位女士临走时还留下一张纸条给她,姑娘一脸诧异,打开纸条,上面写了几句鼓励和宽慰的话,大意就是,一个人也要好好活着,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希望你开心些。
姑娘怅然,不知道自己在吃火锅的时候脸上是何种苦大仇深的表情,竟然连一个素不相识的路人也不忍心看下去,居然以这种方式施以援手,免得好好一个姑娘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
有人说,炎炎夏日不小心掉落一只甜筒,比丢了五块钱更让人难过。
那是因为已经拥有的有形的东西给予人们更为强烈的占有感,更何况,对它的拥有还会带来后续的体验和感官。
就好比一只甜筒,它的意义不在于拥有一件物品,更是因为能够为燥热的身体及心灵带来透心凉的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只普通的甜筒也许不值五块钱,但就是这眼前看得见联想得到的最是容易让人患得患失。
对于开头提到的这位姑娘,我十分了解她的焦虑。
这是大多数被催婚被催生的人都会有的感受。不仅仅是着眼于眼前一时之间找不到适合的对象,更多的是她们会在心理不由自主地把这个问题无限的延伸。
比如现在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就注定会晚婚晚育,不得不做高龄产妇,甚至再拖上几年,真就会像旁人所说的,“只能找个二婚的了”。
其实我们自身给予自己的内在压力,可以说是根源于外界。
我们整日游走的世界并没有那么宽容、对于别人的隐私和界限感向来没有分寸的人比比皆是,我一向认为,凡是习惯于对别人的事指手画脚、妄加揣测和评论的人,自己的生活往往也状况百出。
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因为打理不好自己的生活,所以才在别人的生活上找寻可以随意指摘的痛点,以期寻求心理平衡。
在这一点上,我非常赞成贺涵给罗子君提出的建议,遇到对你七嘴八舌的人,可以在心里默念“关你屁事”,百试不爽。
从前的同学几乎都已经彻底不再联系,从前的朋友也甚少往来。
并不是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恶劣,而是彼此因为地域、生活圈子以及关注的重点都发生了变化,再加上我本身比从前更加趋向于同别人保持疏离感,时间久了,除了工作上必不可少的人际交往,私底下,大都是独处。
我对于人与人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有一种潜意识上的不安,说到底并非是因为关系的远近而不安,而是一旦建立关系,必然会彼此影响。
我的抗击打能力还是有的,更多的也会担心因为自己而给别人所带来的影响或是变化。要是好的,会苛求完美的表现。要是不好的,深感难辞其咎。
然而,哲学上都认定,“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我们与这世界中的人和事,并不会因为你的刻意规避而绝对隔离。
没有人能够生活在真空里面。
只不过适当地保持距离,适时从热闹喧腾的场景中抽身,会在看清世界的同时也看清自己。
我自认为自己在这一点上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并非完全是好事,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这大概是由于性格的原因吧。
不过,这两年我并不把自己归类于不同于常人的序列当中,因为并不存在这个序列。
我们用肉眼所能看到的景象并非都是真相,每一个在夜晚写下伪装面具的人们,所经过什么以及正在经历什么,旁的人无从知晓,因而更无权置喙。
那些千丝万缕的关联与呼吸同在,是令人焦虑的根源,置身其中,需要自嘲的本领外加培养起的疏离感,来共同守卫我们原本就柔弱的心,好让自己好过一点点。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