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早已不是那个旧皇城,四合院里却依然藏着一方故梦。
四合人家
从东四出发,去寻找胡同巷里的古院落人家。明朝曾在皇城根十字路口四面各建一座四柱三楼式木牌楼,其中一块就是东四牌楼,现在,那些精美的牌楼都不在了,但东四地区的现存街巷依然是北京很“牛”的胡同。
这些胡同里深藏着经典的老院及名人故居,还有各种各样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说起东四地区最经典的胡同,那非东四三条到八条莫属,同时这里也被认定为北京胡同保留最完整的传统居住区。
东四三条是道光皇帝幼子的“九爷府”,府内建筑众多,大多尚存;东四十条路口东南侧的22号还保存有明清两代皇室仓库的南新仓;东四四条1、3、5号系清宗室绵宜的宅邸。
东四六条崇礼的旧宅是胡同中一大亮点。崇礼是慈禧太后的宠臣,在广州粤海关任上发了横财,回京后建了这座豪宅。崇礼豪宅外观虽显破败,但在临街墙壁上还遗有6个拴马铁环,展示出昔日权贵门庭的豪华气度。
东四八条有一座原是清代为宫中掌管帘子的王姓官吏所盖的房子,解放后为教育家叶圣陶故居。院内种满了花草,有两棵大海棠树,每到春天,枝头缀满了粉红色的海棠花,叶圣陶的好朋友冰心、臧克家都曾在海棠花开的时候到这里看望叶老。
西情东韵
从车流如梭的东四北大街拐入右侧的小胡同,我叩开一座四合院的大门,门上的朱红色色泽光鲜,门把手上做了简单的仿古雕饰,门口两座狮子狮子抱鼓石磨损得厉害,显然,主人对这里进行了修旧如旧。
院子主人是一个老外,早些年在中国工作,他喜欢中国传统的四合院文化,对这个院子进行了大量修缮,牡丹、蝙蝠、喜鹊的雕绘都是后来修复的。
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封建社会,四合院内宅的居住分配是非常严格的。内宅由北房、东房、西房组成,中间是院子。北房为正房,高大而豁亮,面阔三间,东西两侧建有耳房。正房由老一辈儿的老爷、太太居住,东、西耳房一般作为卧室或书房;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有的也将偏南的一间做厨房或餐厅;南房一般作为客房或者下人居住;后罩房私密性最好,一般是供未出阁的女子或女佣居住。
旧时四合院居住的空间看柱子,四个柱子分割出五间房子,这套院落是北厢房五间、南厢房五间、东厢房三间、西厢房三间的格局,以前是一大家族的人一起居住四合院,现在的家庭不会密集性地聚居。
主人把这个空间布局重新打乱,更适合现代人居住。根据四合院民居中的传统风水观念,原来的房子只在东南角的煞位设置卫生间,现在每间卧室里安装了卫生间。
北厢房依然是客厅,餐厅、客厅与休息区开放相连。左右两侧的东西厢房均是卧室。南厢房被改造成了书房和工作室。
这些天,北京刚下过雨,从草地上踩过去,土地还是松软的。正正方方的院落中栽了两棵树,一棵是香椿,已经几十年的树龄。四合院讲究天人合一,在厢房里看得到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抬头便是一天空方,人们跟大自然天地的交流比较多,这是一种恬静的生活磁场。
在这个飘溢着东方传统文化清香的院落里,西方人又赋予它一种简洁的舒适感,即使一年中只有小半时光居住在此,梦醒的时候也不会有异国他乡的孤独感。
承载千年
从皇亲国戚的王府,到文化名人的旧居,甚至是普通老百姓们聚居的“大杂院”,四合院承载了太多的历史积淀和悲欢离合。自2009年北京市进一步放宽对四合院投资的限制后,四合院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物价值,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目光。
四合院的购买人群很多,比如成功人士、投资商人、开豪华跑车的新贵阶层,很多驻中国的大使馆高层人员都喜欢租住在四合院里。他们不惜重金买下年代久远的四合院,不仅仅是对幽深胡同深处的一幢幢深宅大院情有独钟,更多则是看准了四合院的商业投资价值。
在北京,不乏以四合院生活为主题的精品酒店和画廊等,这些投资者利用四合院的古风古貌做商业经营,悠悠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提高了商业价值。
不管是个人修复还是经营者从事四合院的商业经营,政府对四合院的装修制定了专门的规定。传统房屋上的雕饰、隔扇、砖瓦等材料,哪些可以拆哪些不可以,都需要验明正身后才能动工装修。四合院可用现代建筑手段修缮,加强舒适性和宜居性,但需保留房屋原有风貌,修缮后要达到外观整齐、色彩协调,屋面一般要呈灰色,而外墙则应以青砖色调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