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在南郑的酒店醒来,没多久,苗又来了,说带我们去吃正宗汉中热面皮。出门在外,得友人这般照顾,我们内心充满感激。
酒店门口是一个五路口,也只有平原地区才有五路口之说,我们山区只有三岔路口。
街角路口,小吃摊随处可见,包子、煎饼、油条、豆浆、豆腐脑……
自从离开西安,早餐就再没有如此丰盛过。大学四年,西安喂养了我半个北方胃,平日里只能怀念,现在终于又有机会一饱口福了。
出酒店,推着三妹过到对街,又转过一个斑马线便到了。
马上就要吃到爱人心心念念的汉中热面皮了,莫名兴奋。
那是一家很小的店面,苗叫了声阿姨就走了进去,可见是常客。不过,她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大家是街坊邻里,彼此熟悉很正常。
店里主打面皮,还有酸豆腐,稀饭,卤鸡蛋和小菜。酸豆腐和我老家的浆水豆腐很像,有一点酸味,可能是专门多放了些浆水的缘故。
最为惊艳的是价格,热面皮五元,豆腐一元,花生稀饭一元。
客人骑着小电驴,晃晃悠悠地来,络绎不绝。小电驴和狗留在路边树荫下,主人进店吃早餐,一边吃一边和邻桌或老板拉家常,一切都是慢条斯文的。
苗向店老板介绍我们,得知我们来自贵州,老板也打开了话匣子,说她的一个侄女也嫁到了贵州。
我说:“我们那儿没有面皮,只有米粉,羊肉粉,牛肉粉,蹄花粉……”
“还有肠粉……”旁边一男子说。
“粉,是不是和米线一样?”
“呃,都是米做的……”
虽都是米做的,但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具体有啥不一样我却说不出来。
“这面皮其实也是米做的,不是面皮,只是叫面皮而已。”苗说。
刚才说肠粉的男子又说:“贵州辣子‘歪’(厉害)得很,小豆腐不错,灰豆腐很好吃。”
灰豆腐是我老家的特产,很小众,贵州本地很多人都不知道呢,他居然知道,这让我很惊讶。
我们六个人共吃了37元,相比我们那儿12元一碗的粉,这是天上人间。
一晃时间已到十点,气温霍霍地往上升,天气预报汉中当天最高温42℃。
我们还有两三百公里行程,这样的高温天,不是闹着玩的,得尽快出发。
回酒店收东西,没一会儿,叔叔阿姨也来了。阿姨戴着帽子,蒙着防晒面巾,手里拎着给孩子们的几大袋零食。
叔叔捧着用盒子装好的大鳖,那是他从汉江里钓上来的。
昨天在他们家吃饭时就说让我们带着,我们一再推迟,没想到叔叔阿姨亲自送了来,这份情谊和慈爱只能记在心间了。
我让叔叔阿姨坐,阿姨说要去打麻将。苗说叔叔每天上班,钓鱼,遛狗;阿姨跳广场舞,打麻将。
一家三口,外加一只巨大的阿拉斯加犬,过的是神仙般的日子。
临走时,叔叔阿姨让我们常来,与苗告别时,也说以后回老家经过这里,就到家里坐坐。这些都是家人般的叮咛和嘱咐,让我们心里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