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东红博士20多年前移民新加坡,系复旦大学社会语言学博士,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研究与出版部助理主管。今天她结合自己对子女的教育经历,和新加坡教育理念,引领我们对新加坡的新时代人才培养路径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新加坡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崔博士带领我们一起回顾新加坡教育发展历程,把教育始终为社会发展服务为宗旨,1959年起:生存导向 , 1979年起:效率导向 , 1997年起:能力导向 ,2011年起:价值导向 。 新加坡正在面临的转变: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科技日新月异,传统社会结构变革,人口老龄化挑战,所以,新加坡从2011年开始,教育部从能力导向转为“以学生为本,价值导向”,关注学生的品格教育和建立正确价值观,成为教育的侧重点。
为了从“能力导向”转往“价值导向”, 教育部设立品格与公民教育组,全面规划学生的品格教育课程,检讨课程发展活动评分架构。同时,教育部也修正“卓越学校模式”、“奖励计划总蓝图”,回归以学生为本,发展全人教育的目标,减轻教师行政工作量,以及重新界定“好学校”的定义。“好学校”并非指能培养全A学生的学校, 而是指能照顾不同学生不同需求的学校。“好学校”能在学生入学时了解他们的优缺点,尽力协助学生发展,以便在毕业时达到他们所能达到的目标,并且成为一个终生学习的好公民。
前教育部长黄志明强调:“在每个教育阶段,我们将创造 一个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时间、空间和机会来发挥所长、塑造品德并培养对终身学习的热爱。”李显龙总理也指出:教育不仅是让人们掌握谋生技能,同时也 是为下一代创造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机 会。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传授丰富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在新一代人的内心里点燃起求 知的火焰。
二、新加坡人才培养途径的系统性。
新加坡教育的务实性就体现在每一门学科都紧紧围绕着21世纪技能框架培养学生价值观,明确提出培养学生价值观的内涵。自我价值:给予学生自信心和自我意识,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力;道义价值:培养学生在多元种族、多元文 化社会,尊重、负责、关怀和赏识他人;公民职责价值:培养学生成为坚强、有毅 力、有知识、有见闻,国家有难,能奋起捍卫祖国的好公民。
在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内容设置把分别开展工作的“国民教育”、“课程辅助活动”和“公民与道德教育”工作小组整合为“品格与公民教育组”,更有效 地进行课程规划的协调工作。 调整后的综合课程更突出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各校根据自己的校风和校史编入与别校不同的内容。
如在小学《好品德好公民》的德育课程里,把21世纪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按学生的年龄不同,采取循序渐进地从个人、家庭延伸到学校、邻居、国家乃至世界和全人类,内容贯彻了关爱、正直、和谐、尊重、坚毅不屈及责任感等价值观。每年课时分配为:小一至小三为60小时,其中涵盖《品格与公民教育课》30小时,级任老师辅导课15小时,校本课程15小时;小四为75小时,其中增加了《品格与公民教育课》15小时;小五和小六为75小时,多了4小时的性教育,校本课程由15小时减到11小时。德育不仅在品德课上,还在于其他课程里,包括校本课程,所以,在新加坡每位教师都是学生的德育导师,德育在每一节课里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伴随着他们一起成长。
三、培养人才路径的多样化
学校一方面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突破口来实施“以学生为本,价值导向”的人才教育。崔博士开玩笑地说,如果你有孩子读小学真是件幸福的事儿。在这六年里,你孩子会在各种节日里给你送自己设计的贺卡和礼物,来表示对父母的感恩和祝福,这些都是小学老师要求的必做的德育作业,从小就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种子,并伴随着孩子的一生。这样价值观的教育,从书本潜移默化到生活之中,不断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她又举了和女儿一起在食阁里吃饭的生活实例:女儿尊重回族不能吃肉的传统,不让妈妈吃过猪肉的筷子去夹她的回族菜品,而重新拿了一双筷子给妈妈夹,这种民族融合,相互尊重的教育已经通过学校内化与心,外化为行。
学校另一方面,以课程辅助活动为载体,通过参与各种课程辅助活动,亲身体会努力、团结和纪律的意义,而不是盲目地以追求奖牌为终极目标。调整课程辅助活动评估框架,把评分基准从学生取得的成就转移到参与过程上,鼓励学生多加入非竞赛类的体育项目和其他活动。课程辅助活动CCA:体育活动、表演艺术团体、制服团体和协会及学会。社区服务计划CIP:培养学生对社会大责任感,对国家的归属感与献身精神。通过精心设计的各项活动,灌输如何与人相处,与社会交流,培养核心价值观。
四、社会媒体承担着培养人才的责任
大众传播媒介的效力能左右人们的态度和 影响人们的行为,毫无疑问地,只要经过 一段持续不歇的时间,它便能影响人们的概念与信仰态度,和所有信奉的政策与纲 领的态度。 李光耀曾说,大众传播媒介最危险的地方,在于他们所 发挥的提示作用。一般人是习于模仿的。所以,新加坡的媒体必须保持负责的态度,平衡、全面、 公正地报道。
新加坡有一个“电视与广播节目咨询委员会”,它负责监督、评价电视和广播节目,而这个委员会有一半左右的成员都是教师,他们对电视剧播放的婚外情、青少年犯罪和对暴力的渲染等都提出了批评。他们认为“尤其是当剧集在黄金时段播出,一家大小一同看电视时,小孩就会接触到这些内容”都是不应该的。对于委员会的批评,新传媒都会小心应对,及时改变,这就是新加坡社会媒体承担了育人的角色,而不是一味为了收视率而迎合大众的口味。新加坡媒体的做法值得点赞,更值得我们学习。
五、设立网站为新时代人才培养创设新途径
为了让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了解社会需求,新加坡的中小学都会安排职业辅导讲座, 邀请学长和校友现身说法,分享个人的职场心得。社会如何分工、各行各业需要什么样的人 才,每个行业的工作情况,需要哪些技能 ,这些信息学生了解的越详细,越能根据 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适合的职业方向。
教育部专门设立了教育与职业辅导 ecareers.sg网站,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个人专属账户。设立这个网站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热忱, 协助学生在求学和选择职业目标时,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来确定学术与职业目标。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越明确,对自己的未来生活越明晰,他就越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点燃自己学习的动力,为自己的职业蓝图而努力学习。
新加坡通过全方位、系统性、有层次的顶层设计,让全社会都来配合学校参与人才培养,塑造学生的道德品格、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规划组织能力等,通过大量的课程辅助活动、社区服务、户外探险、海外浸濡等实践项目,开阔学生视野、发现特长:强化优势、展示才华,坦然地面对成功与挫折,学会自我管理,与他人合作,对应多元化社会需求来规划学业和职业目标,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