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爱,不知大多数人的第一个想法是否为“爱情”,反正我是,至少以前是。
十几二十,懵懵懂懂,谁说少年不懂爱。
如果爱是透明玻璃杯里的水,那么年少,应该是水装得最满的时候吧。倘若喜欢一个人,那么我的24小时都是有空的,多远的距离都像是在隔壁的。
只要他有任何需要,我都会拼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忙完成,连一句谢谢都不要,因为能帮上他,就像拯救了全世界那般欢喜。
他的一个微笑就足够,卑微到尘埃里,傻傻付出,眼里只有他,心心念念也只有他。即使明知对方从来都不喜欢自己,就算明知对方将来也不会喜欢上自己。一人演的独角戏,狗血得就像琼瑶剧。
这样的付出,旁观者总说是种浪费,把珍贵的爱用尽在错的人身上,就像用杯子里的水去浇灌一棵早已枯死的树,永远不会开花。然而,当局者依旧执迷不悟。
是吧?这就算最糟糕的了吧?
不是的!辜负该用心去爱的人才最糟糕。
可是这说法,我到了二十出头才懂。“爱”并不是单单指“爱情”啊,还有亲人和挚友的爱呀。
也许是从小受的教育熏陶,“爱”是一件含蓄的事情,我对家人从不说“我爱你”,有点羡慕歪果仁可以轻易说出“love you mom/dad!”,因为对我来说,几乎是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害羞吗?也不算吧。大概就是我明白一句“我爱你”,相比爱我的人给予我的一切,显得太微不足道,而且尴尬。尴尬是因为出生至今二十几年,已经习惯了彼此的相处模式,他们对我从不肉麻,却全心全意。
常不挂在嘴上的爱,渐渐化为像空气一般,是透明,淡得几乎没有味道,最多就可能像夹杂着夏天凉夜草本的那种微微清香。在太过喧杂的城市里,会被淹没,被忽略。
记得那个假期里,心里惦记着一个人,即使晚上在家跟爸妈看着电视,心和双眼却被手机牢牢拴住,时刻关注着手机的震动,每每有一条信息都恨不得秒回,手机屏幕一亮就将注视在电视的目光抢夺过去。老爸半开着玩笑说:“你也是很忙呢!”我只好傻笑而过。
某天老爸说带我去朋友家串门坐坐,因为那会我正因为一些琐事烦心,语气不好地推脱“我去那干嘛,多无聊啊,都没事情干。”
我妈见状,偷偷劝我说:“你爸就想你陪着去,就去一下嘛,半个钟的事情。你现在回来也不容易。”
可我就莫名执拗着不去,我爸当然也不可能非要我去,便不了了之。
那会儿,我还期待暑假快结束,就可以回学校见到那个人。相反,爸妈想要我多留几天,毕竟我现在回家的机会一次一次少了。“回学校那边还是事情呢,晚了可不行。”这是我的理由。现在想起来,多么做作多么讨人厌的借口。
付出在大部分时间里都与收获不会成正比,所以我跟他没有结果。
那段时间难过,压抑,控制不了自己的坏情绪,做任何事情都觉得烦,各种找借口,拒绝跟家里人打电话“我很忙,真的好多事情,累死了”,不然也是说不到几句就各种哀怨,嫌电话那头的人啰里啰嗦。
“要按时吃饭啊,别饿着!”“早点睡,别熬夜!”
“啧好啦,知道啦,我又不是小孩子了。”
挂了电话,思绪繁杂地睁眼呆呆躺在床上,为那份所谓的“喜欢”而心痛,似乎全世界就自己最悲哀。现在回顾,真真感慨那时候的自己简直是“愚蠢的人类”。
终于,我大四了,选择在异地工作,就意味着,真的成为那种只有过年才能回家的人,甚至是也许过年都回不了家的人。
生活归于平淡,起床,挤公交,换地跌,上班,下班,乘地铁,换公交,吃饭,睡觉。
安排好剧情的一天天。单身,也没有了任何暧昧的对象。似乎也不再渴望充满粉色泡泡的爱情。人变得实际,匆忙,又孤独。
每天下班,都已是天黑,看着万家灯火,感受到自己在真正意义上独立了,长大了,才猛然回首,思念起小城市里的爸妈。
他们,在家里是否也是孤独的?会不会也有许多烦心的事情?是不是也会很想念我却不好说出口?
可是他们向来跟我说“一切都好”,他们也从不说思念,只道回家工作也好。
此刻我才怀念起家里饭菜,晚餐后与他们在客厅看剧的时光,陪着串串门听家长们的唠嗑,也怀念他们进来我房里跟我扯话题有的没的地聊着......
我也才渐渐意识到,一直以来自己在意的常是别人的眼光,甚至连一些无关紧要的人怎么想我都在乎,可偏偏忽视最亲近的人的感受。开始讨厌自己像只披着隐形刺的刺猬,远看去讨人可爱,却一次次扎疼身边的人。
我给过他们的爱太少,亏欠太多,陪伴太少,敷衍太多。
陪伴从来都不是一种无聊的事情。小时候,他们看着我一点一点长大,从一个傻不拉几的不会说话的小宝宝,慢慢地,学会爬,学会坐,学会说话,学会站起来,学会一步步走,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走进社会找工作……
他们从不嫌我太慢了,就这么无声地,默默地陪着,任由时间像流水逝去,没有怨言,只有满足。我都不知道自己哪里好,哪里值得他们的付出了......
只希望,别非要等到空气不复存在,难以呼吸的时刻,才想起如空气般重要的他们。
爱你的人不怕被你辜负,可是我们自己会在醒悟后,因为辜负而愧疚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