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城市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城市工作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已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对于城市工作队伍而言,强化理论武装,是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 ,为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城市工作队伍应深入学习这一思想,特别是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 。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从政治高度看待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城市建设和发展各项工作。
过硬的能力素质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前提。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工作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和问题,如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公共服务的优质化等。这就要求城市工作队伍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一方面,要加强业务培训,针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不同领域,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队伍的专业素养。比如,通过组织城市规划师参加国内外先进规划理念和技术的培训,学习先进城市的规划经验,为城市科学规划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如沟通协调能力、应急处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在城市治理中,常常需要协调多个部门和利益主体,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有助于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城市发展的合力;而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突能力则关乎城市的安全稳定。
在一些城市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涉及到居民利益协调、施工安全管理、改造资金筹集等多方面问题。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主动深入居民家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协调各方利益,积极解决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担当作为的党员干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群众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激励机制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的重要保障。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工作实绩为核心,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工作表现。对于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干部,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而对于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要进行严肃问责。通过奖优罚劣,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同时,要注重关心关爱干部,为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让干部安心、安身、安业,全身心投入城市工作。
加强城市工作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敢于担当的城市工作队伍,才能不断提升城市工作水平,推动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城市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