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匿名投票荣誉榜
诗魁:君执伞,作品《9、七律·忆杜甫》
副魁:炎冰,作品《3、七律·拟子美》
1、七律•杜甫
致君尧舜济平民,儒道修行国事身。
乱世鲲鹏难展翅,凄凉筋骨不躬神。
七龄佳句风雷动,千载鸿篇日月亲。
绝顶才高持八斗,精忠亘古意弥真。
——老财神
2、七律•杜甫
欲赴长安把志酬,谁知世事纵飘流。
朱门酒臭惊心魄,茅屋身寒惹客愁。
恨别暂行湘楚路,伤怀莫上岳阳楼。
孤舟早载诗魂去,又见人间几度秋。
——繁花落尽深眸
君执伞点评:
1.首句以杜甫为第一视角写出其积极入仕、心怀壮志的豪情。承句笔锋突转,以反问形式写出作者对世事漂泊的感叹,将万丈豪情转化为无限哀愁,为链接颔联做了很巧妙的过渡作用。清晰流畅,明白如话,实乃天成之笔。
2.颔联乍一看好像对仗工整了,可仔细一看又并非如此。“朱门酒臭惊心魄”一句盖化用自杜甫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里的臭读作xiù,意为气味,属于名词。然而对句“茅屋身寒惹客愁”中的寒意为穷困,属于形容词。所以“酒臭”与“身寒”应该对不上......“心魄”是同义并列的两个名词,例如“惊心”“惊魄”是完全同义的,而“客愁”是前一个名词修饰后一个名词的复合词组,此处属于宽对。综合起来应该不对仗......个见。
3.颈联对仗工整。此联结合杜甫生平来写,写其苦旅行踪与思乡心切。感情把握的不错,很好。
4.尾联先写杜甫于江上孤舟与世长辞之事,后一句突然从客观的角度来一句感叹(前面七句都是以杜甫为主观角度)令人感受一种超越时空距离的艺术感染力。尾句每一个字都是带着极为深层次的奥妙,一个“又”字写出了杜甫虽然身世漂泊但依然忧国忧民的执着,一个“见”字写出了超脱于感官之外的意思对世事无常的见证,一个“人”、一个“间”写的是杜甫浪迹江湖时所见种种人情世故,“几度秋”是历来古人对时间逝去公式化的感叹,用于此处倒也贴切。
5.其实从我第一眼看到这一首诗就认为会是诗魁之作......没想到居然不是的,实在是遗憾,因为我还没有看到繁花姐爆照过.....也许繁花姐看到这些评论时心里忍不住吐槽:“我了勒个去,当时随便写写,根本就没有想这么多......”不过一个作品在作者写出来的时候并不是完整的,读者只有对其进行再创造才能使其完整,那么......就当我的乱评论当做是再创造吧......
3、七律·拟子美
归程久觅过潭州,渐远哀声竟不休。
战火常燃心欲碎,苍生未济泪难收。
衰颜已胜飞霜染,壮志偏如逝水流。
病锁残躯知梦尽,谁怜异客卧江舟。
——炎冰
4、七律·过杜甫草堂
白日依然著水光, 杜诗吟罢齿添香。
浣花溪畔留风骨, 古柏林中隐草堂。
未得先生才学远, 已知后进感恩长。
亲斟薄酒传公处, 呈告如今国正昌。
——乐天居士
5、七律·吟杜甫
独卧孤村山水间, 淡看人世渺如烟。
鱼游涧底幽潭静, 鸟入松林类象绵。
久为红尘留一色, 总依百姓问三禅。
烹茶煮字诗词许, 岁序悠哉醉玉篇。
——一冰
6、七律·杜甫很忙
盛世轮回做圣人,大江南北起烟尘。
鸳鸯结伴殷勤贺,耆老归天悲痛陈。
百府讲堂名教授,千商开业贵嘉宾。
有生可以光华显,何必秋风寄此身。
——铨斋主人
7、七律·杜甫
别岁逢春叹冷秋,一川浊水去还休。
芳华堪被霜刀误,美玉何曾锦匣留。
零落蓬尘诗作乐,难陈世事酒浇愁。
青山不作浮生隐,唯看江河万古流。
——高十一妹
8、七律·读杜诗感怀
锥心一字一魂消,濩落浮生断梗漂。
归梦鄜州怜月冷,侧身夔府叹云遥。
捷来谁与倾狂酒,运去何由挽圣朝?
掩卷恍从灯下见,草堂烛影曳中宵。
——展我一天星
9、七律·忆杜甫
少陵空有赤诚心,入仕哀闻万马喑。
辗转草堂悲战乱,飘摇宦海叹舟沉。
孤行巷陌衣尘厚,浪迹江湖酒病深。
长恨诗魂辞世远,遗篇尽向苦中吟。
——君执伞
10、七律·杜甫
几番起落离皇城,壮志多磨总负卿。
寂寂江湖孤独曲,茫茫岁月鬓霜鸣。
苦无余米充饥饿,空有诗词享盛名。
舟外千秋寒柳雪,百般没用是书生。
——天道酬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