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1日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随贺衷寒率领的“全国慰劳总会”北路慰问团一行十余人,乘着六七辆小车和一辆卡车,从耀县城雍门进入,在县政府门前停下,县长率政府一班人马,早已在此等候,将客人迎下车,边介绍县情,边把舟车劳顿的客人带进了当时位于耀县南街的杏花村饭店。
饭毕简单修整后,老舍与众人经过东大街出了东城门,折向北方而去,第一次路过耀县,因停留时间过短,老舍对耀县的历史文化只有皮毛的一些了解,但对耀县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却十分钟爱,听说孙思邈、傅玄、柳公权、范宽等历史名人都是耀县人,他的兴趣就来了,说返回西安时一定要在耀县停留。
9月24日,慰问团由洛川南下,经同官(当时的铜川)又一次来到了耀县,又来到了杏花村饭店。上次来听说饭店老板是北京城附近的人,和他基本是老乡,就记下了名号,罗老板也热情好客,与老舍攀谈无拘无束,还拿出珍藏的好酒来招待来自远方的客人,老舍在国外呆过,国内大江南北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是位名副其实的“美食家”他品尝了老乡端上来的一桌子美食,尤其是对当地小吃窝窝面、咸汤面赞不绝口,还饶有兴致的了解了制作方法,说要介绍到重庆去。
当然,老舍先生作为一代文豪,一位作家,他的兴趣不仅在吃的方面,更是要考察和了解耀县的历史文化,于是他婉言谢绝了当地官员的陪同,与几位友人一起,漫步县城街道,走走看看,还兴致勃勃的参观了碑林、学古巷的文庙和药王山等名胜古迹。
当时,药王山由道士管理,并且有为香客留宿的客房,临窗近观山色,树木葱茏,远眺县城,灯火阑珊,老舍谢绝了主人安排他住在城里的好意,执意要住在幽静的药王山。
第二天早晨用过早餐,老舍一行离开了耀县,经过三原抵达西安,并在西安做了演讲,当时的《西北文化报》对此做了报道。
老舍先生后来用朴实的文字,记述了1939年9月24日在耀县游览时的见闻与感受:
舟形的耀县,犹有古风,
深宅大院,牌匾荣耀着门庭,
烈妇贞女,牌坊立在街中。
小小的碑林,却奇珍相映
姚伯多、张安世,都价值连城
城外,赭黄的土山,万树青松
药王的庙宇,殿阁重重
殿前,明代的石碑,石坚字整
孙真人的药方还拓石相送
庙外,千佛岩上造像极精
石面滑腻,石质坚凝
不像龙门的刻像,破损凋零
也不像延安的珍品,条线纵横
这里,婉转的线条,细致地衣影
璎珞仙衣,都轻轻地飘动
衣在动,肌肉在衣里若暗若明
衣似轻纱,流光掩映
慈祥秀丽的菩萨,似动似定
在活动中现出安静
在美丽里显出神圣
每一条纹,每一道影
都像有些轻柔地微风
吹动出一些香味,荡漾在山中
南山古寺,供养者三清
唐碑宋刻,静对着苍松
在文昌阁上,远眺县城,
一水回绕,城似舟形
白杨高细,银叶颤动着秋风
在山中一宿,叶静风清
几日的疲劳都付之一梦。
另外,老舍先生在他的《剑北篇》中有如下描述:
下了终南,离了长安
看着这连绵的秋田
我们走向宜川
过泾阳,过三原
赶路的心虔,都未能游览
小小的耀县
却有北平的饭馆
操着官话的老板
把风雅的卖酒卖饭
叫做文化宣传!
饭后,风光渐晦,道路渐难
一道道的土岭
一片片的沙田
未到秋收
已有荒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