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对每一个孩子而言,是学校里具体的活动、成长的空间。大多数孩子的人生里,教室,承载着他们最重要的一段记忆。
教师,大多知道那个“事实”——孩子在教室,如果能够得到充足的心理营养,每一个尤如种子一样的孩子,终究会在他们人生的某个旅程中绽放。
安全感、价值感、爱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独立自主,是每个孩子应该在教室获得的“阳光”、“水”、“土壤”、“空气”和“肥料”,而老师,则是那个不断移动位置、修剪枝桠的人。
安全感。
身体安全,没有体罚、霸凌、过度劳累。心理安全,不是外在的安全感、而是自己觉得有安全感——不管外在发生了什么,我敢于坚持做自己。
价值感。
我们每个人活在世上,都希望自己有价值。孩子常常觉得教室里的一些活动很“无聊”,没“意思”,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价值感。牵牛花要开,牡丹花也很美,如果自己开的花和别人不一样,就会追问,为什么?但,牵牛花、牡丹花在世间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朵牵牛花不会去问牡丹,“我有用吗?”“我比你美吗”,他们独自开放,绚丽多姿,世界的四季才各具风格。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教室理解,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唯有珍惜自己,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孩子需要在他人鼓励、认同、合作互动中建立“自我镜像”,不断诊断中修正自我。教师需要聚焦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指向的是学生的不当行为,而不是个人人格。批评是必须的,对坏行为的忽视或不加惩戒,就是对好行为的一种否定。
爱的能力。
爱是什么?按照罗杰斯的定义,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我们做不到对孩子的理解与接受,就不能真正理解个性化与标准化,在教室情境中是一组矛盾。
孩子需要在“重要他人”的示范下学会爱,爱自己,爱他人。这个在家庭中是父母,在学校,则是教师。如果孩子在家庭没有得到“我是最重要”的感觉,在学校就会希望有人能把自己看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会主动去寻找,如果始终未能遇到,他就不可能全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他没有得到爱的力量,无法沉静下来,就会有很多的困扰。
爱,并非没有边界。爱是自由的给予,也是克制的不给。
人际交往能力。
教室里的时间,并不一定是有效学习时间。有效学习时间,很大程度上,由学生是否分心决定。但往往,学生会因为教室里的人际关系而分神——人事人事,就是因人而发生了很多的事,带来的影响积极或负面的情绪影响。
教师需要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也需要花时间去引导孩子们在教室经营友情,允许他们在打打闹闹之后再和好。
爱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极大影响着教室里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要承担的重要责任是,公平分配教室里的稀缺资源:关爱、真实的反馈和时间。
也因此,教师在引导教室的人际交往能力中,要关注个体差异,重视性别需求。男孩比女孩更需要竞争的环境,因此他们更容易引起言语争论和肢体冲突,引导男孩自我审视,重视尊重与同理心的培养,在竞争中学会合作与妥协;女孩更重视和睦的关系,他们乐于充当“社会粘合剂”的角色。女孩情感细腻敏锐,却自我价值感较低,因此,自信心培养对于女生尤其重要。
积极的人际关系,会减少教室冲突,减少课堂的教与学受到干扰。学生们也能更好地控制自己。
独立自主。
教育,就是帮助孩子独立自主,自我实现。
事实上,无论是为个体需求,还是社会需求,所有的教育都是“功利”的:不是解决个人生存问题,就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问题,改变思维方式、价值意义的追问都是为了引导个体超越自我。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正面临飞速发展的时代,未来不可预知。他是不是一个知识深厚的人未必重要,更重要的是,是不是一个自主有个性的人——时间观念、情绪管理、自我规划,合理安排……同时,他也要是一个思想独立的人,对事情有独立的判断,有自己的观点,并懂得合理恰当的表达。
因此,人怎样学习,就怎样存在。这是“学习的一代”真正的内涵。
教师,知道教室里的五大元素“那个事实”吗?相信大多数教师知道并能够理解,但能够“知道怎么做”,却考量着教师的职业能力。
——教师剪裁“有效学习时间”的能力。
按照行为主义的课堂教学研究者约翰卡洛尔对学习时间的区分,来理解教室的时间管理。
由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天赋共同决定的需要或必要的学习时间。
由教师、学时计划表或者课程大纲规定的学习时间。
学生(由其动机、耐力和兴趣共同决定的)实际使用的学习时间(time on task)
——有关卡洛尔模型的简短介绍见格鲁恩2000,第5-6页。
基于以上的界定,教师需要检视自己的行为,如下:
守时。
将无关活动清除出教室。
保证学生在教室的自由活动的空间。
对学生的学习速度差异表示理解并包容。
设计好紧张的学习环节和放松的学习环节,张弛有度。
重视学习“精度”而不是学习“进度”,有意识放慢节奏,是为了更多孩子跟上来。
教师对教室里时间的“有效裁剪”是为了学生在教室里专注于与知识、与自己建立关系。有效的学习时间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提升价值感,获得他人的肯定、认同,最关键是获得自我认可与价值感。师生一起排除与学习无关的干扰,教室才安全、有序。
——教师的平衡能力。
教师,未来一定不会是知识的权威,更会像一个教室里的HR,公平合理地分配资源。因此,教师的平衡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可以从以下衡量指标中自我反思自己的教室里,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质量。教室里并不一定要温情脉脉,而是要有助于有效的学习,尤其是提高有效学习的时间比(一节课高于65%的时间为有效学习时间的话,学生的不当行为就较低)。
有助于提升有效学习时间的教室,有尊重、信任、遵守规则,共同承担责任,生生、师生相互关心等特征。
教师的平衡能力,更多显示在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影响上,情绪的认知与管理、合作与参与、坚持与妥协、独立意志与自我表达…都必须是合理而有效的。在班级群体学会爱与表达爱、人际交往、独立思考才能顺利过渡到社会群体中去生活、工作、发展,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示范、引导、规范。
教师在和学生相处过程中能尊重学生。
学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差而受到歧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兼顾到其他学生,同学间相互帮助。
学生间不存在攻击行为。
学生不会辱骂同学。
学生不说侮辱性语言,不开下流玩笑。
教师不会偏向或歧视任何学生。
学生的各个小团体之间很少有敌对和争权夺利的现象。
学生不会暗地里歧视同学。
班级内设有明确的责任岗位。
学生互相督促遵守共同约定的规则。
班级里、课堂里,时时会有笑声。
——以上引自《怎样上课才最棒》
通过教室,学生学会观察真实的世界。通过教室,学生与人,与世界进行互动。通过教室,人学会善待自己、他人。我们期待,每一间教室都具备个性——有文化个性的教室,必然因人而生动、活泼。有个性的教室文化,也必然真正促进学生主动而自然发生的学习,为未知做好准备。
“知道那个事实”,到“知道如何做”,是从道到术的转化,落实到基础学校、具体教室,并不容易。
从小小的“改变(change)”开始,到最终实现“innovation(创新)”,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