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与三七

中药及其药膳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是从采集食用到有意识的试验观察,从口耳相传到文字记载,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三七药膳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三七分布的地区狭小(云南省东南部和广西西南部),古代这里是森林茂盛、人烟稀少、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的边疆民族地区,三七药膳在民间虽早有应用,但文字记载较少。最早的记载可从《跌损妙方》中窥见一斑。书中全身门、头面门、身中门、背脊门、跟足门、金创门等都用到三七,含有三七的配方达40条,多以三七为主。搭配活血祛瘀、止血、理气、止痛之品,如血竭、桃仁、木香、乳香等,有的用量多达一两。如太阴穴伤,猴骨、朱砂、参三七、羊血各一钱,共为末,好酒送服;又如净瓶穴伤,参三七、血竭、藕节引、酒炖服等三七与食物同服的记载。

《本草纲目》是对明朝以前本草的一次大总结,三七这次在总结中脱颖而出。《本草纲目》中有“吐血衄血山漆(即三七)一线,自嚼米汤送下。产后血多山漆研末,米汤服一线”等有关三七与食物混服的记载,可谓三七药膳的雏形。

在云南、广西民间一直将三七炖鸡、三七蒸血鸽、三七蒸鸡蛋等作为膳食服用。最早记载三七补益作用的是清代赵学敏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亦功等,故人并称日人参三七,为药品中之最珍贵者。

《本草纲目拾遗》对三七药膳记载比较详细:如“治吐血《种福堂方》用鸡蛋一个,打开,和人参三七末一钱,藕汁一小杯,陈酒半小杯,隔汤沌熟食之,不过二三枚,自愈”。取母鸡,用三七煎汤,将鸡煮少时,又将三七渣捣烂入鸡腹,用线缝好,隔汤蒸至鸡烂,去三七食鸡,可以医劳弱诸虚百损之病等。1848年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也曾提及“余闻田州(田七)至多,采以煨肉”。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众文化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三七药膳越来越受到世人的亲睐。从此,“三七汽锅鸡”便成了具有云南独特风味的滋补名菜。

在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的推动下,三七药膳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健身强体、防病治病的时尚。1988年,范昌编著的《实用三七栽培技术》一书中,首次提出“三七药膳”,并收录传统三七药膳方15条,对人们利用三七生物资源进行自我保健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药膳学》、《常用老年保健中药》、《药膳食谱集锦》等文献均刊载了含三七成分的药膳方剂。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文化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加强,以及三七产业的发展,三七药膳的应用普及将与时俱进,它将成为人们防病和日常生活中保障健康、养生防老及宴请亲友的时尚,将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长寿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叶叶风中舞玉姿,千颗籽色如胭脂。药中三七本灵药,更胜人参五叶枝”、“带叶连枝价胜金,吞服百病难关身。若使秦皇尝此...
    生命逻辑阅读 1,855评论 0 2
  • 药膳是中国医药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防病治病、滋补强身、抗老延年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三七药膳“寓医于食”,...
    冷水煮青蛙阅读 944评论 0 0
  • 故事是一个朋友讲给我听的,那一年我刚刚走出不属于自己的爱情,不禁为文中的主人公感动。我不知道朋友讲它的用意,从此我...
    天涯草阅读 281评论 0 1
  • 我为什么要说学着点刘邦,刘邦可是无赖,地痞流氓啊,而且他可是超级无赖,为什么要加个超级,就是因为刘邦干过无赖的所有...
    凯旋城阅读 407评论 0 1
  • 我一直都很喜欢做白日梦。甚至连梦都算不上,只是发呆,让涨涨的脑袋变空,就好像给泳池放水,就很舒服。 今天一早,大宝...
    花生果果阅读 16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