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互联网的时代,几乎所有人都需要互联网思维,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互联网思维。而它不是玄学,也不是神学,不过是再一次回归商业的本质和常识。我是打杂的耶。
我痛恨社交网络变得如此嘈杂。我痛恨租个房子这么麻烦。我痛恨电池电量那么短。痛恨线缆。痛恨在手机上打字的感觉。痛恨让人一头雾水的机场。痛恨到处是人贴着人的长队。(这还仅仅是我所痛恨的1%,但是我想我已经表明我的观点了……)
如果你问我如何找到一个创业的点子,我会建议你找到某样事物,它的现状带给你的是痛恨、厌恶、鄙视。揪出那让你完全无法忍受的。它真的几乎可以是任何事:产品分类、服务、一个流程、方法,甚至是一个社会规范。
看,当你痛恨某种事物如此强烈,以至于你发现它的现状让人无法接受,你就肯定不能坐视不管了——必须做点什么!
创业圈子里撒播了太多的“爱”,我都要吐了。执行官们到处宣扬要成为一名创业者,爱是激发前进的潜能。他们会告诉你,“找到你所热爱的”,然后围绕它创办一家公司。这个四处蔓延、听起来很好的建议,多半对你毫无用处。
恨,是与爱同等的激励力量。可能更加地强烈,而且还具有一项优势:恨是一种预警系统,告诉你这个世界出了状况。通过思考,发现不堪忍受的事情,你显然正在寻找问题的所在——那就是需要修补的东西。
最佳创业点子解决用户特定的明显“疼痛”——用户所痛恨的。最妙的是:那些解决了“痛”的产品和服务,反过来会得到用户的“爱”。
这是Pedro A. Wunderlich,一名开发者和创业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最近发表的一篇短文。
中国美国都一样,有无数充满激情的年轻人正在寻找“痛点”。我也找过。找寻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要用“价值”来替换“痛”。
痛点不是不好,而是太好,好得难以触及。打不到出租车太痛苦了;每天中午办公室这一餐太痛苦了;找不到女(男)朋友太痛苦了。大家应该可以自行脑补对应的三款互联网产品。这些都是真痛真苦。解决了这些痛苦的创业公司,如今估值最少的也有30亿美元。类似的痛苦在我们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仍然找得到,但是一来门槛的高度我们不一定够得着,二是创业者们真的有必要把目标定得这么高吗?
产品的本质是服务,一块肥皂是,一个app也是,只要为人们提供了服务,就有一定的价值。服务的价值的确有大有小,价值大当然好,小点儿也不错,而且看起来小,其实未必就小,不见得一定要“痛”。德云社相声专场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很有价值,相声作品推陈出新,很有特色,但要说解决了哪块痛处,好像谈不上。“今日头条”聚合了最重要的政经新闻和内涵段子,很有价值,大数据分析很有特色,但要说解决了哪块痛处,好像也谈不上。“痛点”的价值无疑是最大的,可是死盯着“痛点”就进了死胡同了。标准不妨降低一点,找到有价值的点就好。有价值的服务,或许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但是只要喜欢的人足够多,就是很好的创业项目,差别无非是估值大小。社区类的创业项目,如知乎简书,其实也是很好的例子。
找到了“价值点”,就算是由恨而起,但是只要选择了扬帆远航,就必须爱它。如果这旅程耗费时间精力巨大,又有无数浅滩暗礁,还不知道哪天能靠岸,汝今能持否?失去了精神寄托,只怕一年都坚持不下来。爬雪山过草地,不是光靠咬牙,还要胸怀信念,那就是“爱”。当然,如果是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就不用纠结这个爱恨问题了。小生意也挺好,但那就不是这里谈论的范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