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日 星期一 晴空万里
在纪念建国69周年的伟大日子里,我们一家人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我们祖国的心脏——北京。做为一个七零年代的人对首都有一种近乎朝圣般的敬仰之情,这是我们那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经过社会大改革、经济大发展的那个时代的人对祖国、对北京的痴迷和热爱!它是我们心目中最神圣的殿堂。
北京是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最温美的礼貌,最古朴的风格让人们进入了历史的空间。
然而,它也不乏现代化大都市的风格。三十多年前我父母到过北京,他们在荒山野岭度过了知青岁月,把多年积攒的钱专门拿来到北京游玩了一次。那时呈现在眼前的是破破烂烂的模样,而经过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北京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各种特色的地标性建筑和大型广场,它显然已经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了。
北京这个城市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经历了许多磨难,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鬼子的铁蹄踏破了北京城,让北京的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痛苦。那些亡国的日子在北京的历史上刻下了耻辱的一页。
那些年间,亡国的京城里的人们遭受了无可幸免的患难。但是,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逃了出去,做到尽人事,听天命罢了。生活在那些年月,一个人须时时勇敢的去面对那些艰难困苦。人们须把受苦受难当作生活,而从苦难中咂摸出一点甜味来,好使人还肯活下去。
每个经过分裂、经过战争、经过苦难的人都知道,我们之所以能自由地生活着,全是国家所赐。我们的人民不怕穷,不怕苦,只怕我们城市被侵占!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它若在人的手里就算完了。特别是我们的首都更是这样,它特别美,可是若被敌人占据了,它便是被折下来的花了!
北京度过了在那些风雨飘零的苦难日子,而今变得愈发美丽和高贵。当我们来到居住的呼家楼北街道时这种感觉尤为强烈。我们在网上订的民宿是老房子,八十年代挺常见的那种红房子,每个单元的房子外面都插着五星红旗庆祝今天的节日,它们在空中飞舞着,让我们感觉到北京做为首都的政治氛围是浓厚的,普通民众都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我们住在五楼、没有电梯。我母亲患糖尿病,双腿无力,爬这个楼梯停停歇歇,非常吃力 。然而,到了房间却发现装修得非常漂亮,甚至有些浪漫,特别是卧室里的那树白色的梨花,那绿叶倒成了“白花丛中一点绿”了。
当站在阳台上时,那灿烂的阳光、一片碧绿的灌木让人惊奇,更不可思议的是在低矮的老房子旁边还有一栋栋高楼大厦,有像一个大裤衩的,有像一把梭子的,还有像剑一样直插云霄的,这下我发现我们住的地方正对面就是“人民日报社”的高大建筑,原来自己真的是在北京,就在国庆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在北京的一间民宿里。
从火车站到民宿,一路上女儿和侄女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侄女在山东大学读书,刚军训完,专门过来和我们相聚,我们一起在北京感受国庆的氛围。她们两个给我们带路,在网上查找攻略,为我们出行设计路线。
到了民宿,老爸给我们做了豆皮吃,里面加了西红柿、蘑菇、白菜等,还有萝卜干、酸萝卜等恩施的腌菜吃。女儿一个多月没有吃家乡的食物了,一口气吃了两碗,把肚皮都要撑破了才放下碗筷。
休整一会儿后就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我们便来到离住处最近的南锣鼓巷,它是北京城内的一片居民区,与皇城只有一街之隔,是元大都的中心区,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胡同、四合院、绿树,相对于红墙金瓦的皇家文化,这里的灰墙灰瓦,呈现出另一种独特的民间色彩。其架构以南锣鼓巷为轴线,两侧各对称分布着8条平行胡同,呈“鱼骨状”,又如同一条“蜈蚣”。因此,南锣鼓巷也称为“蜈蚣巷”。
炒豆胡同里有僧格林沁王爷的故居,同时,光绪年间建造了僧格林沁祠堂。门前的石雕特别气魄。现在祠堂与王府都在,而且祠堂的后门与王府的大门在一条胡同,这在北京是仅有的孤例。
而雨儿胡同13号,是清代中、晚期的四合院,建国以后,齐白石曾在此短暂居住,后因不安于枕席,而返回跨车胡同。雨儿胡同非常漂亮,小桥、流水、垂柳、人家,处处都是美景。
我们穿过这些胡同,感觉这些历史上的名人曾经就在我们身边,北京的每条街道里都有着许多故事和典故,都有着政治、文化史上的传奇。
在胡同里,我们还看见两名外国人骑着自行车经过,在他们胸前左侧张贴着中国国旗,可见中国在他们心目中的分量。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了后就把这个美丽的国度当成自己的家乡,也不愿意离开这儿,于是,经过努力打拼,他们在中国安身立命了,从此变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了。看着这些英俊而漂亮的外国面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爱国呢?
天色已晚,于是我们去找街上的小馆子吃饭了。满大街的馆子门前都还堆满了等待的人。于是,选了一家门可罗雀的餐馆。我想这儿生意这么黯淡,估计味道差极了。哪里知道这里性价比非常高,北京特色菜物美价廉,非常好吃,让我老爸赞不绝口。
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专门问服务员一个问题,那就是:这里的饭菜这么好,为啥顾客那么少?而且服务员还特别多,怎么能够养得活?那服务员笑笑说:“我们这儿主要是做中餐,中午有一两千桌啊!晚上散客的确不多。”原来看着不咋地的餐馆都是深藏不露啊!
吃完饭,我们漫步在在夜色阑珊中,灯火通明的京城老巷子真的是不夜城,到处依然是人,还是热闹非凡。在这个伟大的节日中感受首都人们的热情和不一样的风情,真的非常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