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欧文·亚隆是一位智者,阅读他的书,既有文学上的享受,又有理工科推导公式一样的逻辑缜密。物理学家费曼说过“一个知识,你不能把它讲清楚,就说明你没有真正的理解它”。亚隆先生显然是对心理咨询非常理解的人,他不但写了很多通俗易懂的专业著作,还写了一些以心理咨询为主题的小说。
在这本书中,亚隆先是总结了存在主义的来龙去脉,甚至给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找了几个“近亲”,提出了存在主义的四个假设:死亡、自由、孤独、无意义感。阅读他的分析,我会每每自觉认同他的观点,没有能够提出疑问的地方——这句话似有班门弄斧之嫌,保留下来还是想表达一下对亚隆先生的崇敬和信仰。
死亡
在“死亡”这一部分,亚隆先生花了大量篇幅来讨论弗洛伊德忽略死亡焦虑是人最基本的焦虑这一点是不恰当的。篇幅之多,多到我想跳过一部分论证,因为我觉得死亡焦虑是如此明显的焦虑,没必要跟弗洛伊德较劲这个。后来,我突然意识到,亚隆先生的书,不仅仅写给支持存在主义理念的人,也写给不认可存在主义、比如固守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人。对于后者来说,也许更多的论证都是不够的,因为先入为主的偏见是很难被察觉的,要改变他们的观念类似于要他们否认内心的权威。更普遍地说,这本书是写给普通成年人的,适合任何成年人阅读,没有专业上的理解障碍。
我肯定也有我的个人困扰,特别是跟权威的关系。所以,看到亚隆先生论证弗洛伊德的错误,我不禁感叹“论证得好”。当然,我也注意到,亚隆先生会把论证集中在学术层面,并且尽力地尊重弗洛伊德的理论、思想脉络、历史局限。这是对差异观点的尊重,也是西方批判性思维的理性体现。读亚隆先生的书,也是在和亚隆先生学习做人,既不必信奉权威,也不必抓住权威的错误不放。
自由
在“自由”这一部分,亚隆先生首先提出自由意味着责任这样一个观点,该观点与现在流行的“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观念如此不同,每一个听到“自由意味着责任”观点的人都好奇、惊叹这个观点。
在“自由”这一部分,亚隆先生强调了责任、行动,这与系统式家庭治疗的核心观点很接近。我会觉得亚隆先生只是拿存在主义做个引子,写作目标是把所有心理咨询的理论、技巧都包容进来。更积极的说法是——心理咨询的理论、技巧都是相通的,不管从哪个方向阐述,都是在摸同一头大象。而大师之所以为大师,是他们都在摸符合时代特征的同一头大象,而非已经死去的、被社会淘汰的、石膏化了的大象模型。
孤独
在“孤独”这一部分,亚隆先生提出人际孤独、心理孤独、存在孤独,并且重点讨论“存在孤独”(其与“人际孤独”有一些重叠)。这部分我读的印象不深了,这部分用了一些篇幅谈到马斯洛和佛洛姆的观点,还讲到了《爱丽丝漫游仙境》中一段关于爱丽丝存在于睡着的红心国王梦中的段落,此部分讲到一个常见的“错误”观念——只有有人想到我,我就存在。
无意义
在“无意义”这一部分,我读书的印象不深刻,只有几个案例进入了我的潜意识。这是因为我一直信奉“人生是有意义的”,每个人的意义可能千差万别,虽然我未必能说得清楚意义是什么。
这本书,有大量的科学性、有大量的心理学历史观点的整理、有社会演变带来心理模式的演变、有大量易懂的案例。亚隆先生写作的厉害之处,在于把心理学、哲学、文学、宗教有机地串联了起来,这是许多科学家所不具备的兴趣,也是许多非科学工作者不具备的能力。经过科学的繁荣发展,宗教的地位大不如前。但是与其说是科学破坏了宗教的权威,不如说是商业社会破坏了宗教。商业社会的一大观念就是:你值得拥有,你就是上帝。当“上帝”有了困扰的时候,心理学才有工作的空间,这也可以说正是心理学的难处所在——如何引导上帝找到Normal的自己。
在心理学刚起步的时代,人生包括生活、工作、和一点娱乐。而当代,娱乐可以占据人的全部时间。90年代人们或许讨论社会会走向奥威尔的《1984》还是走向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商业社会的繁荣发展早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娱乐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