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3

《人类情感史》执着与欲欲

话说,古印度有一种耆那教。教徒萨遮伽号称自己雄辩的能力能让顽石颤栗。

当他听说佛陀也来到了他们的城镇,便提出挑战,扬言要将其辩倒。

然而在辩论中,佛陀始终心平气静,萨遮伽后来却默不作声,汗水打湿了全身。

这是美国情感专家理查德 弗思 戈德贝希尔在《人类情感史》,古代佛教情感章节中所论述的问题。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佛陀没有流汗,是因为他掌握了正念。

正念是让人们活在当下,不沉湎过去,也不梦想未来。能够控制肉体、感官、感觉、思想和意识。即五蕴。

而五蕴的核心,是两种类型的欲望。

01.执着

执着是纠缠不休的享乐欲望,是人们不断轮回,不得往生的原因。

它总是在我们的生命中不停地消耗我们。

色蕴是构成执着的第一个部分,即肉体。

而肉体的感知,则是受蕴,即通过感官理解周围世界的能力。

而这些感知,会给你带来喜欢、痛苦、开心,或各种平平淡淡等的感觉。即想蕴。

如果你不能驾驭这些感觉,就会导致享乐的欲望,陷入贪婪与痴迷;

或者控制不住痛苦等负面情绪,就会导致恐惧、悲伤和愤怒;

又或者掌握不了平平淡淡,又会陷入无聊。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因为以上三者的密切合作,我们便会让识蕴误入歧途,陷入贪嗔痴中。

萨遮伽在于佛陀的辩论中,之所以会大汗淋漓,终究垂头丧气。就是因为欲念与妄想太多,如求胜心切,目无一切等待。

然而佛陀却从不会失去对感觉的控制,因为他掌握了第二种欲望。

02.欲欲

欲欲是消除欲望的欲望。控制住自己的思想,即行蕴。

其它四蕴都围绕行蕴转,如果思想不受控制,这四蕴都会失控。

萨遮伽之所以会失败,是他没有驯服欲欲这只野兽。他渴望证明自己有多么聪明,带来了贪、嗔、痴。引起了执着。

而这种执着,又会回过头让人们继续痛苦。

如何掌控欲欲,佛陀教导我们首先要正精进,面对他人的进步和成功,我们要用喜悦代替嫉妒和贪婪,让自己满怀慈爱。

接下来就进入正念,可运用内观的方法来进行自省、自我观察。

近年来,内观也挺流行,身体也有一些朋友因为诸多想不开的小痛苦,便找地方内观一两个月。

每日都是打坐念佛。不与外界有丝毫联系。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

当然,你以为这一两个月都能让你大彻大悟吗?

自然平时的“悟”是必不可少。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写在最后:

佛陀说:“错误的欲望能将人吞噬。”

将人困在轮回之间的,正是执着,和造成执着的肉体(色蕴)。

我们对这个天地的理解,形成了自然的各种感觉(受蕴),而各种感觉又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想法(想蕴),以及这各种不同想法(行蕴),又形成了我们各种意识(识蕴)。

佛陀完美地运用了欲欲,得到了涅槃。

END

我是娃娃,又名九月书房,文献硕士,一枚爱文学,爱读书、爱追剧的中年少女娃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听到最多的是羡慕过去,无论年龄大小,似乎所有人都在回头看,不似以前刚过完年的样子,那么是什么让大家从展望未来...
    小幸不是猫阅读 832评论 0 0
  • 1、二月丙戌,诏吏部尚书牛弘等议定舆服、仪卫制度。以开府仪同三司何稠为太府少卿,使之营造,送江都。稠智思精巧,博览...
    荒原苍狼阅读 1,196评论 0 3
  • 二十一世纪旧体诗词风骚榜[https://www.jianshu.com/c/da968ae2d498] 上榜絮语...
    张成昱阅读 2,675评论 1 15
  •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1] ,其先颍川人[2] ...
    U一like阅读 4,457评论 0 1
  • 1、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 —— 余秋雨《文化苦旅》 2、诸位可以借鉴,...
    执剑饮烈酒阅读 81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