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水希言
“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条长长的人行道,有些道路平平坦坦,还有一些,比如我的,就会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屁股。你的道路就像我的,不过或许没那么多裂缝。”
这是电影《玛丽与马克思》中,马克思最后一次给玛丽在信中所写的话。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或许不完美,都会有裂缝。但走过漫漫人生路,最终我们要做的还是要去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1)孤独的背后是深深的自卑
影片中生活在纽约的马克思肥胖、胆小懦弱、神经紧张,一辈子未婚。他患有亚斯伯格综合症,只能一个人待在家里,和别人接触就会焦虑、紧张。
他解决焦虑和恐惧的唯一办法就是吃巧克力热狗。
而玛丽是一个生活在澳大利亚的8岁小女孩,她因为额头上有屎黄色胎记被大家嘲笑。
她的妈妈爱酗酒,喜欢小偷小摸。爸爸的眼里只有上班的茶叶袋和房子里的鸟标本。
8岁的玛丽只有一只宠物鸡——从车里掉下来的公鸡。
她没有朋友,和马克思一样,只是孤独的一个人。
两个看似没有任何交集的人,最终却有了一段长达20年的书信往来。
如果人生只有80年的时光,那么20年已经是生命的四分之一了。是什么让他们坚持这么久的书信往来?
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都是孤独的灵魂。
他们对自己的不完美深感自卑。
马克思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会对别人说的任何一句话都产生强烈的恐惧。恐惧的时候就不停的吃巧克力热狗,所以他的体重一直在增加。
因为恐惧,他害怕与人接触,也就拒绝了一切美好的事情。
他对街上乱扔的烟头感到愤怒,对女性的调情感到恐惧。
玛丽虽然没有患与马克思同样的病,但是从小额头有胎记的她,被同学嘲笑,没有朋友,她也自卑得要命。
再加上父母关系破裂,两人分居,没有一个人真正关注过玛丽需要什么。
电影中有这样的一幕:玛丽衣服上的扣子掉了,妈妈整天都在喝酒,她只能用夹子把衣服夹住,结果被同学嘲笑。
对于可怜的玛丽来说,世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闻着湿漉漉的宠物鸡散发的味道,听着雨点落在屋顶的声音,吃着罐子里甜丝丝的炼乳,看着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诺布莱一家》,还有收到马克思的回信。
她无法阻止别人对自己的嘲笑,她梦想着有一天可以去掉额头上的胎记,幻想可以嫁给自己的白马王子,在一座城堡里生活,有一群孩子。
但她唯独忘了去接纳自己,承认自己的不足。
演员徐峥在《星空演讲》里说:“承认自己角色当中小丑的一面,就像有勇气承认你生命当中的缺点和不足一样,别人的态度再也不能左右你,你知道自己的初心在哪里。”
2)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人生的缺失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小时候患有佝偻病,行动笨拙、体弱多病,而他的哥哥们各个相貌英俊、身材高大。
五岁时罹患肺炎,几乎丧命,就连老师都曾断言他:“顶多成为修鞋匠。”
但是这场大病却让他决心长大当医生,从小就不是“别人家的孩子”,长大后却努力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心理医生。
他将儿时的恐惧与自卑融入书中,写出了经典的心理学著作《自卑与超越》。
不完美本来就是人生常态,自卑不自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过好这一生。
数学家纳什(电影《美丽心灵》中男主人公的原型),他在年轻时患有精神分裂症,从未彻底痊愈,幻觉和妄想一直纠缠着他,但他带着症状去生活、去思考,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
还有日本的心理学家森田正马,他在读大学时是一名严重的神经症患者,但是他后来提出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森田疗法成为治疗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等心理疾病的一种非常流行、有效的方法。
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人生的缺憾,我们也许成不了心理学家或者数学家,但至少可以像他们那样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正视自己的缺点,与它和谐共处。
不论是电影中的玛丽和马克思,还是阿德勒、纳什和森田正马,他们都认识到了人生的不完美,并完成了生命的救赎。
就像美国心理学家爱丽丝·博伊斯在《真正的接纳,就是爱上不完美的自己》书中提出,首先,认清一个基本的事实:没有人生而完美。
3)超越自卑、接纳自己
马克思在影片中说,我小时候想成为任何人,除了我自己。
他是得多讨厌自己,才会说出这样一句话。
所以一切事情皆有根源,步入中年,生活一团糟的马克思,可能从小就没有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他想成为任何人,就是不想做自己。
而影片中的玛丽,她想要攒钱去纽约看马克思,但最后却用努力赚来的钱去除了额头上的胎记。
她因这块胎记而自卑,不敢追求喜欢的男孩,不敢和同学交流。
但是等到真正去除胎记后,她才发现并不是胎记让她的生活一团糟。
后来马克思给玛丽寄了一块上面印着“首先爱你自己”的巧克力,直到那一刻,玛丽才明白人生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接纳自己,真心的爱自己。
25岁大学毕业的玛丽,以马克思为研究对象写了一本书,她想要治好像马克思一样患有亚斯伯格综合症的人,因为这本书,她收获了无数的荣誉。
她把封面印有马克思自拍照的书寄给了马克思,满怀期待的等着马克思的认可与支持,可没想到,这差点割裂了他们的友谊。
马克思认为玛丽背叛了他,让别人知道了他的隐私。
他陷入了极度的愤怒与恐惧中,写信指责了玛丽,并要和她断绝来往。
玛丽开始整日酗酒,家庭破碎,差点自杀,马克思也经历了情绪的危机。但最终马克思接纳了自己,也接纳了玛丽,他原谅了玛丽。
玛丽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虽然最后她去纽约见马克思时,马克思已经坐在沙发上去世了,但那一刻两个人都得到了真正的救赎。
超越自卑,认识自己,真正从内心接纳自己,爱自己,才可以获得新生。
心理咨询师王睿老师在《我该如何存在》一书中写道:当你真实,你可能会与另一个自己相遇——这个自己可能脆弱、无助、丑陋、自卑、虚伪......这些都是我们内在未被疗愈的创伤,但这就是你内在的另一部分。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接纳这个样子的自己。只有接纳,承认自己的这一部分,才能真正带来转化。
可能有人觉得,在这个世界活着,没有人爱你、理解你、接纳你,确实是一种遗憾与悲惨;遭遇别人的误会是一种更悲惨的事。但是,比这更悲惨的是——一个人,自己不爱惜自己、不懂得自己、不接纳自己,与自己对抗。
也许我们大多数人的生命之路上都布满了裂缝,有香蕉皮和烟屁股,我们也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生活,选择自己的朋友,就像马克思一生中只有玛丽这一个朋友。
我们也可以正视一切不完美,不去管是否自卑,全心全意去爱自己,接纳自己,让不完美和苦难成为人生路上的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End
感谢阅读至此,想看这部电影的可以私聊我获取视频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