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染子曦 图/源自网络
昨天,趁着没课的时候,看了李安执导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真的超级值得一看,强烈推荐啊啊啊!!!
故事背景是2004年参加伊拉克战争的一群美国年轻人,那场战争刚好被一台摄像机记录下来,于是,他们成了全民英雄。2007的感恩节,他们受邀回国参加类似超级碗的中场表演。而且,电影最初定名为《比利·林恩的中场休息》再到《半场无战事》,最终确定为《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个“战事”,不是战争,而是“心战”。
电影采用现实与回忆的交叉结构,不管是伊拉克战争、家庭聚会还是中场表演,全都集中为一天的活动。不得不佩服李安的超强叙事能力,场景、情节多而不杂,叙事流畅,情节紧凑,不愧是李安啊。
都说“李安式”的电影一直在揭露或揭示人性或社会的某一面,细腻又饱满。《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也不例外。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从不爆粗的我也会想爆粗,完全被情节吸引。看完有点失落,所以,一定要把我看到或被触动的想法表达出来。
1、关于120帧。
电影一上映,引起不小的轰动。很多人都在讨论这部首次采用120帧的电影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好多电影学者、评论家说:“这是电影技术的变革。但又不只是技术的变革,更是对电影美学的一次巨大冲击。”我想,对电影美学一定、绝对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于120帧,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李安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需要极大勇气和信心的人。从技术上看,120帧不但可以看清人物表情,就连脸上的毛孔都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人物形象更接地气,更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全球只有洛杉矶、纽约、北京、上海和台湾这5个地区有120帧的顶配版,所以我是在普通影院看的啊。关于120帧,我没法评价。但,既然3D效果都那么好的话,120帧能差到哪去呢?
2、关于主题。
林恩因为姐姐的车祸而入伍,入伍前,他只是个小混混。当林恩在伊拉克为救班长而与敌人近身肉搏被摄像机记录下来后,他成了美国英雄。感恩节那天,不管是采访还是表演,都在逼林恩回忆战争的一幕幕。电影好几次给林恩镜头特写,他很难过,难过得哭了,难过得红了眼眶。他觉得这些人很奇怪,失去战友是他认为世界上最悲惨的一天,他一点都不感到骄傲,可似乎大家都在追这个热点,那些称他为“英雄”的人们似乎毫不在意、毫不关心他难不难受,是否受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看电影评价时,很多人说美国人看不懂李安想表达的东西,为什么美国人不买李安的账balabala。在描写人性这方面,李安一直采用东方式含蓄表达,所以可能西方观念的人看不懂吧,我想。
我认为,李安在这部电影想表达的,并非战争的残酷,而是人性以及林恩的内心独白。宣传片放出来时,我就已经很期待了。我以为《比利·林恩》会是像《拯救大兵瑞恩》这种主题,没想到不是,所以让我很惊喜,也很意外。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人性”,通过不同社会阶层对待所谓的“国民英雄”的态度,更是通过林恩的内心独白和挣扎,大量采用心理描写和人物镜头特写,将林恩的心理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3、关于中场表演。
表演前,有个经纪人将林恩等人接到表演会场,途中和他们吹水,“有个投资人对你们的故事很感兴趣,想拍成电影。”并向他们承诺一人十万美金酬劳。可到现场,和投资人诺曼在谈判时,却只答应预付一人五千五百美金。还说人们忘性大,说不定两周以后就忘了他们,投资有风险。林恩反驳道:“你的想法是错的。你完全不懂我们所经历的。在你们看来,我们是故事也好,体验也罢。但对我们来说,这是真实的生活。”哇噻,简直酷毙了!要知道,那个自以为是的投资人可从来没人和他这样说话呢。
但,其他人对待林恩这群为国奉献的战士们的态度简直使我气哭。所谓的“中场表演”,只不过是在碧昂斯他们献唱时,这群战士站在舞台当背景。林恩被要求站在特殊标记点上,不管周围发生什么,他都要一动不动。于是,旁边伴舞的年轻人嘲笑他是“傻兵”。参加完中场表演的战士们被晾在现场,没有人管他们;观众席上的球迷用恶毒语言讽刺他们;清理现场的搬运工驱赶他们;停车场有一群“不良分子”抄起木棍突袭他们。我的天,这就是他们对待“英雄”的方式?!嘲笑、奚落、不尊重,这就是他们爱的表达?!我看哭了。从不爆粗的我那一刻真的好想骂人啊!我想,这就是电影成功的最佳诠释吧。无意中将观众带入情境,用心体会李安在电影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林恩最不愿回忆的就是战争,但这却时时刻刻被媒体报道,人们夸赞战士们是英雄时,其实他们只不过是蹭热点而已,他们一点都不爱战士们。他们关心的,只有他们自己而已。
中场表演,战士们只是赛事的陪衬。当林恩挣扎要不要回伊拉克,问班长如果有选择的话,他愿不愿意回去?其实,他们永远没有发言权,没有“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只有、只能履行自己的职责。说到底,他们也只是战争的陪衬而已啊。国家永远是领导人、政治、利益和人们主导着啊。最后一幕,悍马加长车驶出停车场,他们又得回伊拉克了。
这部电影,涉及政治、战争、军事,或揭露不同社会阶层,抑或是揭示人性丑陋。我没看120帧,所以对技术没法评价。但技术之外,这部电影值得不同阶层的人看,我想,应该很多人都能从中受到启发吧。真的越来越爱李安了。他总能找到深刻的主题,尝试别人从未尝试的,实在是值得敬佩。
希望你在看到用心的电影或作品时,也能给予掌声与鲜花,给予他们尊重、认可的声音。因为,每部电影、每部作品、每位创作人都值得被尊重呀。
作者简介
染子曦
大三在读生一枚
微信公众号:染子曦 电台编辑
【一直写到老的故事】编辑
喜欢写作喜欢阅读更喜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