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为体现自然与生活相结合的代表可以说那就是园林,这种浓缩了一种对自然观,人生观以及美学的瑰宝。而苏州园林作为在整个世界园林独树一帜的代表,它除了对于环境与自然的布局独特,还有一种来自对于哲学的引申。
其实“园”是北魏后才有的说法,起初称囿,在逐渐随着时代推进,文化堆叠和最重要贵族的喜好下。我国园林的形式逐渐有了根据地区的符号代表,叠山、理水、树木花草都有不同的讲究。而今天我是来谈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的有关美学,有关匠心的内容。
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苏州,不管私家园林,王家园林以及佛教园林都有留存,而且虽是统一体系,但每个又独具一格的氛围。当然这篇文章说的可不是有关苏州园林美景的旅游文,今儿我们来说说这延绵了2000多年的历史园林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每一处细微可能都蕴含不同的深度。
墙
别以为这防护性的建筑体只是拿来规划出园林范围或拿来封闭视线。但在苏州园林运用中,它的用处可以是“化整为零”,用它来畔山越水,用它来烘托园景穿插隔透,形成“园复一园,景复一景”。
而在苏州园林中,当按墙体的材质来区分就有版筑墙、乱石墙、磨砖墙、白粉墙等。而每一种材质的体现又是为了烘托不同的环境。如白粉墙衬托山石、花卉,犹如一张白纸上绘出了一幅美景,如诗如画。园区内,因不同地势,也会形成平墙,或波浪状,又有阶梯状,它们或与湖水,又或与植物形成烘托。
还有墙体上的漏窗(又叫花窗,就是墙体镂空图案的窗)的样式,也值得称赞。花纹图案繁多,多以瓦片、木材制作,具有花鸟山水等图案,听闻单单苏州就有上千种样式。而这种漏窗的高度一般在150cm左右,基本与视线像平行,借以此来观园,仿佛空间的重叠,似乎再一次告诉你“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的魅力。
植物
园林,除了围绕成园的墙,还有那就是丰富自然氛围形成的林,其中绿意昂扬是风景与恰到好处的布局是国内园林所特色的符号。苏州园林其中就有不少园景就是利用植物命名的,例如留园有处假山附近种植了桂花树,临近就有个亭子取名“闻木犀香轩”,因为桂花属“木犀科植物”,木犀即指桂花。
苏州园林中的植物都是富有诗情画意的生物,它们蕴含了一种来自哲学精神的深度。园林其艺术构成,植物是关键的一环,它如同衣服是的印花,搭配山石、建筑物与湖水完善了整个园林空间的结构,带来一种“曲径通幽处”的艺术感。植物除了使园中增添自然感外,还能制造空间感,如《蝶恋花》中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窗帘般的杨柳在视觉上能形成重叠感,也能掩盖后面景物形成如梦如幻的朦胧感。
在运用传统造园手法,还可以利用植物创造出对景、漏景、障景等效果。如在听枫园庭院中,珍花异木,色彩缤纷,红枫、翠竹、苍松、金桂、玉兰……互为掩映,相与衬托。其中就不少利用植物的姿态形色甚至寓意来点缀园林的氛围。
自然的关系(布局)
清代沈朝初的《忆江南·春游名胜词》:“苏州好,城里半园亭。几片太湖堆崪葎,一篙新涨接沙汀,山水自清灵。”就说明了苏州山水之美,可谓美不胜收。而苏州园林引以为傲的就是在人造园林里面,最大的贴合自然,增添“映水印影生色”的感觉。所以园林内会建立假山,湖水与树木形成一种自然生态的空间感。
利用自然除了用植物假景修饰,还要讲究“环境设计”,考虑大环境的氛围布局,已经可以利用的自然因素,如借“明月”的网师园有“月到风来亭”,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等,又有充分利用阳光的作用,如布局山水在北,厅堂在南,阳光照在山南处,景物形成的佳景,色彩绚丽,反之则更为柔和,光影变化更为生硬,各有特色。
园林所占的空间是有限的,但往往进入后总会觉得别有洞天,如前面所说利用假山以及植物墙体形成的错落感,使空间感放大,利用林木与建筑的有开有合,错落穿插感等来营造。
借陈从周《说园》中描述来做个结尾: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庭院专主静观。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立意在先,文循意出。动静之分,有关园林性质与园林面积大小。”
恰逢国庆假期,虽然苏州园林的艺术与环境十分值得去观赏,但众所周知现在的客流量,所以我也不太建议人满为患的时候去看。因为个人之见是这种逃脱了石屎森林的东方古典园林真的是“曲径通幽”才能更贴近它所散发的味道。最后由于个人能力以及精力和文采原因,可能又缺漏或错误,也希望大家指出并一起讨论。我是风生,下次更新再会。
参考资料:
《说园》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中的植物》
《从景观设计角度分析苏州园林植物》
《苏州园林的布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