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哲生《寂寞的游戏》读书笔记 第二更

寂寞的游戏记录的是作者十三四岁与儿时伙伴孙兆年,狼狗,以及暗恋的女同学何雅文发生的故事。

开篇第一个故事是《捉迷藏》,父亲梦游到坟墓,在我看来这是个挺恐怖的遭遇,可是作者表达中是羡慕而感动父亲的这一事迹,因为在他看来坟墓是生命开始之前或者结束之地,有些许神圣。“我想,人天生就喜欢躲藏,渴望消失,这是一点都不奇怪的事;何况,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我们不就是躲得好好的,好到连我们自己都想不起来曾经藏身何处?”你看,作者的思维多么奇特又飘渺,生命之前和生命结束都在躲藏。

孙兆年空洞的望着我却对我视而不见,让我不寒而栗,自此之后,捉迷藏在我这里就失去了它带给我的美好,说实话这一部分我有些似懂不懂,说不出来的感觉,可能是捉迷藏这个游戏随着成长失去了它的颜色后,给作者带去的悲伤。

作者的笔触像神笔马良,能把人人熟知的平面名词,描绘成动态的视觉,跃然于纸上。

萤火虫捉迷藏这一段多么的动态化,画面跃然于纸上

潜水艇和宁静讲的是孙兆年,角落讲的是狼狗,黑色的声音+魔术+跑道讲的是何静文,三个人的性格迥然,是文中我青春期的真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何文静不知道有没有看过我的纸条,成为青春期懵懂的不解和释然(我许愿希望何雅文会把纸条这件事忘的一干二净),跑道上我是最后一棒,在大家疯狂的呼喊带来的压力中,我却想躲藏。

脆弱的故事,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顺着自己捉迷藏的故事描述了一遍,故事结尾,司马光的伙伴都找到了,可是司马光坚持说还有一个小伙伴没有找到,搬石头砸缸后被水冲出来的孩子竟然和司马光张的一模一样,两个人面面相觑,这个故事结尾吓得我背后一凉,莫不是个恐怖故事。初读时,骇然且不懂,现在回想,可能是跟文中我发现捉迷藏的游戏瞬间失去颜色的那一刻,带给文中我的恐怖感是一致的。成长是瞬间的,也是令人恐惧的。

最后,蜡像馆的故事是文中我的独自旅行,代表我已经长大,虽然未进蜡像馆,但我并不难过,留下到此一游的照片,还记得朋友们玩捉迷藏时躲起来的样子。

寂寞的游戏是个成长痛的故事,每个人都会从童年的无忧无虑,到青春懵懂悸动,在某一天突然觉的手里或眼前原本闪闪发光的事或者物,瞬间黯然失色,身心剧痛,却不知原因,好的,这就是成长的一瞬间带给你的伤痛感。当然,成长后还会记得闪闪发光的它们和自己当时的模样。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村南闪闪发光的小溪,儿时的伙伴连连,雪雪和丹丹,你们都还好吧?

20200217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