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三,全校新学期第一次校级公开课如期举行。吴婷婷老师上了三年级上册《集合》这节课,课中必定有很多精彩之处,这里不一一列举。评课时,老师们畅所欲言,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实质性的建议。现综合这些建议,记录下自己的一些思考,如下:
1.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理性精神。因此,课堂上不大可能出现语文教学中那种感性与激昂,让人明显感到外在表现力的课堂情形。更多的时候,是娓娓道来,严密推理,不紧不慢的理性表达……
2.数学教学是教师通过课堂这个载体与学生有效交流这样一种形式,让老师的明白转化成学生的明白。让学科逻辑知识在孩子的原有知识结构中顺应或者同化,最终扩大了孩子认识图式,把知识内化……
3.教师筹备的知识要多,要丰富,不能就一节课看一节课。至少需要站在一个单元视角的层面上来思考本节课。比如:什么是集合?孩子对如此抽象的数学概念能否有所感悟,能否感悟到集合里的东西,集合中的元素与别的集合元素之间的某种关系。这节课可以在以后的那节课里可以用的上,或者说,以后哪个知识点与这节课联系紧密呢?比如初中两圆之间的位置关系。这节课的知识点如果简化下,能回到以往的哪个知识点呢?比如,线段图下的加法模型——两个部分之和,以及推广的三个部分之和,再到的特殊的表达重复的两部分之和减去重叠部分……
4.本节课的主题是利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现实,到底是会做题目了才会画图,还是本来不会做,但是通过画图能有效的帮助孩子画图呢?
当然,想的复杂会让人神志不清。比如,我就经常神志不清。但是,无论想的有多复杂,教学时一定要选取孩子们能理解的,思维上能跟上脚步的教学方法。换言之,课前想的复杂些,课中上的简单些。可能用上的简约这个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