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这静的走廊。
要么是正在上课,你从走廊穿过,能听见教室里师生的互动,间或还有掌声响起;要么是在课下,即使是在办公室,也能听见的繁华,那种热闹充满着朝气,你可以想像走廊上人影绰绰欢声笑语。
而此刻,孩子们静下来,静下来。从走廊这头走到那头,轻轻地,尽量不让皮鞋发出声响。教室的每一扇门都禁闭,踮脚从门上的小方玻璃往里看――此刻,那些小小的身影俯在桌子上,书脊之间只剩下的一颗黑的头颅;间或会有一些“不安分”的,却是硬撑着在赶作业,你不会去批评他,害怕惊扰更多深浅不一的梦――我,一点睡意也没有;心,有点疼。
转身去办公室里拿书,放在桌上林清玄的这本书,明显已经落了一些灰尘,才想起又有许多天不曾打开它;但读来,依旧亲切。接着来读他的娓娓道来P72―82《雪三昧》。
一下子,被文字吸引――“白鹭立雪”,你是看鹭、见雪、还是观白?有智慧的人,只是静观,不起分别;“雪里观梅”,廊下读书,只有投身自然,才是自然的幡然彻悟;“好雪片片”,不落别处,雪落花开是必然也是偶然,触目遇缘,皆成真如。
渐渐地,心静了,也净了。竟不由得小声吟诵起来,关于雪,关于世界,关于心,关于我。唯剩文字,外界全无。
越发喜欢这个林清玄。
他的文字干净通透,随缘而是。他在这本书中的小序中就提到所有中国孩子的课业压力可谓山大,特别是各地的好高中,全年无休拼命读书,颇有奔赴战场的悲壮,如何解压如何安顿?他说,生命自己会找出路;他说,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他说,平常心是道,道是心常平;他说,在复杂的世界,做一个简单的人;他说,每一个季节都有生命温润的质地;他说,温和而积极的爱方能久远;他说,唯有不执着,才能体验更深刻的美。
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世界里的梅雪、黄昏、茶,都有自然之道。不活得挣命,不挣于活命,享受静好,便一切静好。
我从五楼望向楼下,几个人围成几近的圆圈在日光里说话,他们说什么,不知道,也不必知道。雨后的春日还有些清冷,脚下是不大的黑色身影,各自向北。居高临下,身在其外,却看出那是一种特别的温馨。
走廊的静,不也是一种温馨吗?这静下来的走廊,我才有时间有心境看人看书,看出一片恬淡一片雅然。回想前些日子的忙碌和烦躁,实在不该,简直就是罪过。风雨来了,就躲起来,能听风听风能看雨看雨;烦恼来了,就把它暂且撂下,花草的世界是宽大的,她会接纳我;关于工作,何必拼命;关于人际,何须逢源;珍惜当下,活成温婉,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