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红颜》第十五章 三个仙女般女子来到“邵记圆木家生”的临水老店

图片发自简书App

浙南闽北的“圆木家生”,指的是木制的盆、碗、盘、盒、盂、桶等带有美丽的圆弧曲线的生活器具,能容能纳,曾是迎嫁队伍中最显眼的妆奁。以前江洲城乡家家户户不管家境如何,女儿出嫁总得置办一套“圆木家生”作为随嫁妆奁。富裕人家要做几十件,叫一“杠”。当初的大地主嫁女儿,有二三杠“圆木家生”,有一百来件。一般人家就做最常用的十多件,穷人把“子孙桶”(尿盆)做起来就算了。新娘出嫁那天,男方来搬嫁妆,“圆木家生”红夭夭,竹杠子一颠一颠,子孙桶、鹅兜、水桶、拗兜、米桶、斗、莲子斗、米升、饭桶、盘菜盂、高脚盂、矮脚盂、浴盂、果盆、挈盒、茶盘、利盘、花鼓桶,应有尽有,很风光,看热闹的邻家妇女说:哇哦,恁多嫁妆?好几杠的“圆木家生”哩!

  “圆木家生”里最重要的是子孙桶,其实就是尿盆。旧时民间妇女分娩,孩子都生在尿盆里,它是繁衍子孙的象征,婚时称它为子孙桶。迎亲队伍中指定一位俊男子挑子孙桶,娘家与婆家有红包答谢。第二重要的是鹅兜,有个修长的把柄像长颈的家鹅,可以用来洗脚,也常见妇女们手挽着木鹅颈到河边溪边洗衣服。圆木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果盆。果盆有二层,每层打开就是一个盛放果子的盆子,盆子分五格,在姑娘出嫁时分别放置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取“早生贵子”的寓意。果盆制作精细,红漆、描金,雕有花鸟、瓜果、童子等,煞是精美。

  虽然邵华杰自己就是建设口的领导干部,但家风正直的邵家从来没有因家中拆迁安置等事务让邵华杰感到难堪。邵老爷子凭借江洲市非遗传承人的名头赢得了应有的尊重,他提出用原来在桂塘街拆迁的老房子的旧址面积还给他相当面积的店连屋一间,好让他把这前途渺茫的手作营生传承下来。政府也是特事特办,几经周折和协商,最终终于让邵老爷子如愿以偿。

  平常邵华杰公务繁忙,但他是个孝子,只要有一点空,他便抽空到桂塘看看父母。邵老爷子在桂塘的圆木家生小店夹杂在新桂塘各色时尚餐馆和喧闹的酒吧中,格调明显格格不入,但也常以它古朴和独有的地方特色不经意地吸引着食客和游客。邵华杰的母亲祖上是读书人,但因为重男轻女,只启蒙了三年便不让读书了。他的母亲虽然性格英朗,但按现在的话来说,却还有着一颗不老的文艺心。虽说是用了最原始的审美,但是,邵家的祖传老店被母亲用各种家传的摆设和手作的布置,倒反显出一种难得的清雅和拙朴。邵华杰特意按照母亲的风格,利用到日本公出的时间,同行的人忙着到银座扫东洋货和国际免税大牌,他却静悄悄地去京都为母亲淘来几幅茶器香器和几把老铁壶,还外带几个日本老式的火炉。母亲喜欢得不得了,就在店堂中摆开,常有顾客逛进店一眼相中这几样。可就是不管对方开多少价,母亲都不卖。平时就这么摆着,只有小儿子邵华杰来时,母亲才会泡上上好的茶,给她的“小华华”喝。

  今日邵华杰得空来陪母亲喝茶,还没进家门,就在家门口迎面碰上了南小溪她们。相互问候几句后,邵华杰说:“我就是土生土长的桂塘人。我父母就住在这里。家中别无他物,除了几件父亲做的圆木家生,还有一杯茶。三位女士可愿意赏光到寒舍喝一杯粗茶?”

  “原来你就是圆木家生邵家的嫡传后人呀!”木如琴赞道。以前木如琴做生活专栏的时候,就做过《江洲非遗系列》,这个系列还获过省里好新闻专题系列奖。木如琴清晰地记得邵家圆木家生这一辑是她亲自采访编导的。那时候桂塘街还没拆迁,还是老样子,邵家老爷子和老太太不一样的手艺人气质深深打动了木如琴,那一集,做得连她自己都感动。一听木如琴介绍,江心就叫到:“好呀好呀,快去你们家吃茶去!”小溪说:“对对,你是得多吃些茶,好去去你身上的酒气。”

  三个女人在邵华杰的带领下,直走几步,就到了“邵记圆木家生”老店的店堂。邵老太太正打算打烊,看见儿子领着三个仙女般的女人到店里来,很开心又有点疑惑,因为这可不是她的“华华”平常的作风呢。但是,老太太记性好,一眼就认出了领先进门的木如琴。木如琴一把拉住老太太的手说:“老司姆,还记得我吗?”“老司”是江洲城乡对手艺人的尊称,邵老司姆一听,眉开眼笑地说:“记得记得,你是木记者。我家做圆木,你姓木,还真有缘分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