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锦瑟》诗浅析——兼谈这首诗的主题思想_原创:笑独行_体面杂志(笑独行的和讯博客)2006-4-17 13:37:20】阅读(1929)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
《野草》[总]第2期(1982年11月印行)文章
李商隐《锦瑟》诗浅析
——兼谈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八零级 东君[文]
《锦瑟》是李商隐诗的著名篇章,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影响极是广大,一般的唐诗选本也无不采录此诗。然而,对于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却历来众说纷纭。比较通行的说法有两种:一是“自伤之词”,二是“悼亡之作”。虽然也能谈通,未免有些牵强。笔者对此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如今付诸文字,以求大家的裁判和指教。
全诗是这样的: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让我们一句一句来看吧。
诗的开头“锦瑟无端五十弦”,以锦瑟起兴,表达一种颓靡的心境。锦瑟,古琴,瑟上绘纹如锦,故曰锦瑟;无端,没有头绪,还有徒然、枉然之意,杜甫《蜀相》有“隔叶黄鹂空好音”句,这里取“空”字意思;五十弦,用典,《史记·封禅书》:“泰(一作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可见,古瑟为五十弦,用在这里,表示其声悲不堪听。第二句是“一弦一柱思华年”,柱,每弦有一柱;一弦一柱,薛涛《题竹郎庙》有“声声尽是迎郎曲”句,此取“声声尽是”之意;华年,盛年;思(读去声)华年,对欢乐岁月、幸福日子的怀念。
这样就引出了第三、四句。“庄生晓梦迷蝴蝶”,用典,《庄子·齐物论》中,庄周在梦里变成了蝴蝶,以为自己真的就是蝴蝶了,飘然自得,一时忘记了自己本是庄周,俄而醒来,不胜迷茫:不知是庄周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为庄周;晓,可能指早先或者过去;迷,沉醉于、陶醉于,还有“因为……感到迷茫”之意,说明作者并非毫无头脑,仍有“薛王沉醉寿王醒”之忧(《龙池》诗句);在这里,作者回忆了“那个”短暂而令人迷茫的“蝴蝶梦”。“望帝春心托杜鹃”,也是用典,作者沮丧:一切都灰飞烟灭了,梦想、幻想。综合《华阳国志》和《太平御览》引《十三州志》、《蜀王本记》所说:周末蜀国望帝(杜宇)以鳖灵(一作泠)为相,会有水灾,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垒山(一作巫山)以除民害。鳖灵去后,望帝与其妻通。鳖灵治水有功,望帝惭愧,自以德薄,乃委国禅鳖灵,亡去,化为子规(即杜鹃)。或曰,望帝死时,适值二月,而子规哀鸣,故蜀人怜之。作者在这里即用此事。前人注解,往往不肯说望帝与鳖灵妻通之事,以为有辱作者身份。其实,这只是一个悲剧,况且搞学术是讲究实事求是的,无须忌讳。春心,就是爱慕异性之心,许多人也不愿这样解释,这又何必?托,就是寄托于;作者在此先比庄生,又比望帝,感慨是很深的。
过去对这首诗的主题思想穿凿附会,根源就在于注释的不实事求是。依我之见,“自伤之词”不当有“望帝春心”之句,“悼亡之作”不当有“无端”、“惘然(见末句)”之感。
第五、六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岛名,神话传说中为仙人所居,岛周水皆苍色,故谓沧海;蓝田,山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盛产美玉,所以也叫玉山;珠,笔者以为即眼珠,而非实指;玉,如“珠”之用,暗指作者所爱的女子,或即玉体;烟,烟质凝成的黑色;生烟,喻女子色衰,作者此诗作于晚年,那个女子也应是“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诗句)了;沧海月明,蓝田日暖,“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词《雨霜铃》词句,下同),作者此时,正是“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凄苦之感油然而生,怨恨沧海不产珠眼,蓝田不产玉人之情跃然纸上。
最后两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在笔者的理解就是:“这种”感情自然可以随时间的推移成为“追忆”、变得淡薄,只是作者不能理解,为什么当时就已感到好象失去了什么东西了。显然,作者早就觉察到“这种”感情不会有更好的结果,只是自己也无可奈何罢了。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很清楚了,笔者所理解的主题思想就是“爱情”。这首诗是作者为曾经恋爱过的一个女子所作的,而这个女子是有夫之妇。这样说是否过分了?笔者以为不然。根据史料,作者早年曾有过多次恋爱经验,已经可以确定的就有洛阳女儿柳枝、女道士宋华阳姊妹(李商隐诗集中有《柳枝五首》、《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等为证)等。这首诗所“追忆”的是另外一个女子,姓名尚有待考证。至于李商隐的名誉,会不会因此受到破坏,笔者认为不必担心,人们自然能够公正地对待这个问题。
李商隐诗集中题作“无题”的诗一共是十七首,其中大多数都音调和谐婉转,遣词用字讲究,对仗工整,典藻精丽、形象生动、感情真挚,代表着李商隐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成就。但这些并不是李商隐无题诗的全部,集中还有许多诗也是无题诗的类型,例如《锦瑟》,诗本无题,取头两字为题,只是为了有题起见,因此,实际上也就是无题诗。这在前人已有论述,不复累赘。
李商隐作为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在生前虽不得志,死后却垂名青史:与李白、李贺并称“诗家三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不只是已往、现在受到尊崇,就是在将来,他也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2003年8月26日校录)
笑独行附注:该文为在下大二与大三之间习作,1982年11月刊发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学生文学丛刊《野草》[总]第2期上,署名“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