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
-
回想了一下自己与科幻小说结缘的历史,一开始一直以为应该是从《科幻世界》开始。印象中最早的一本是99年的年末的某一期,封面作品是何夕《故乡的云》。最近又从记忆深处发现了点遗迹,想起大概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看过一本《19号太阳门》,这个可能才是真正的启蒙之作,封面大概是这个样子:
这本书是小时候在家里的二楼(毛毡房)打着手电筒看的,对第一篇的印象很深,大概是说一个女生在江里游泳接触了外星生物,然后获得外星人的某些属性,音乐水平大增,随后又将“能跳得很高”这一属性传给了她弟弟,他弟弟在体育课蹦得太高进了医院,又将“不喜欢抽烟”这一属性传给了烟瘾很大的主治医生,医生就戒烟了。。。用现在的角度看是个非常一般的小说,或许是第一次接触科幻类型小说的缘故,现在还能记得。随后就是就是《科幻世界》了。《流浪地球》刊载于2000年的第7期,如果没有电影的推动,可能不太会被大众所熟知,因为大刘优秀的作品太多了。最经典的应该是2002年大刘的特辑,《中国太阳》、《朝闻道》、《梦之海》都是非常震撼的作品,从此正式掉进科幻的深坑。
高中时看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沿着南纬37度线绕地球一圈,让人感受地理的魅力。还有在图书馆借了本《地球杀场》,很厚一本,大致是个反抗外星人统治的故事,印象很深的是外星人用的是11进制。前几天上豆瓣看了下,似乎评价一般,尤其在设定方面。
国外的很多都是科幻世界或者译文版上的,像《三尖树时代》《真名实姓》《狄拉克海上的涟漪》《日本沉没》《美国众神》。必须要说,国外的很多作品真的不容易看下去,像《日本沉没》真的写得跟论文一样。《美国众神》有得到雨果奖的提名,然而不知道是翻译原因还是自身问题,看得很累。以至于现在问我《日本沉没》和《美国众神》的梗概,我一个字都回答不了。《狄拉克海上的涟漪》我也没有看懂,但是因为“狄拉克之海”这个名词听起来充满了理性的浪漫,对这个标题印象很深。
毕业之后就看得很少,毕竟工作、生活什么的压力也不小,连《科幻世界》都没怎么翻过。直到《三体》大火的时候才买了一套,也是截至目前我看的最后一部科幻作品。
星空
对星空的兴趣很难确定起源于何时,《朝闻道》里有提到望星人,当第一个望星人仰望天空超过15s的时候,地球就被排险者盯上了。不知道小时候第一次仰望星空(天空)是什么时候,不过有些特殊的天象还是记得蛮清楚的。
最早看到日偏食是1997-03-09,因为有2400年周期的海尔波普彗星加持,当时电视还做了直播,在福建地区只能看到日偏食,因为还有些云,没有看到彗星,只在电视直播上看了一下,现在想想,这2400年一遇,是不是也算有点幸运?有些人76年的哈雷都没机会看到。
第一次看月食是1999-07-28,去年2018-07-28也有一次月食,心想好巧,后来想起来农历本身19年重复一次,所以月食如此也很正常,查了下2037-07-27也是月食。
-
最早认识星座应该在小学四年级左右,最早认识的是猎户座腰带三星,应该也是大部分人的入门星座,尽管现在光污染比较厉害,猎户座依然是一个很好识别的星座。初中的时候,班主任给了一本《四季星座》,里面是介绍星座与中西方传统星座故事的结合,应该算在当时非常不错的星空入门书籍吧。虽然观测条件有限,但也把春夏秋冬常见的星座都认了一遍。
之后的几年,其实没有什么长进,一直到星图App的出现,定好坐标,对着天空就行,认识星座、尤其是行星方便了许多,除了水星不常见外,金木火土都可以轻松找到。
在那之后,很想观测木星大红斑、土星环、星云等特殊天体,种草了一个不太便宜的天文望远镜,然而一直都没有条件下手。。。
流浪地球
- 话说开篇除了地下城之后,我还是蛮激动的。那个从地表一直到空间站的长镜头,最后划过的空间站,仿佛《朝闻道》中徐徐划过的大统一方程(话说都不知道这是个啥,但是觉得很厉害)。可惜剧情上真的太弱了些,虽然有删减的原因,但是两个孩子还是太熊了点,感觉不到现在是个末日世界。
- 出入地下城的电梯,让人想起EVA,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是“北京市第三地下城”和“第三新东京市”还是有那么几分相像。
- 行星发动机的还原非常好,看原著的时候只能想象光柱,却无法想象全部启动时的景象,影片里太空中的地球效果做得不错。
- 地球流浪时的拖尾效果是看原著时想象不出来的。
- 点燃木星前,有一个仰望木星大红斑的镜头。虽然这里有点问题(因为木星大红斑本身就比地球还大,以剧中的距离看起来应该更大)但是能在电影中看到这一奇景,还是很震撼的 。
- moss说“让人类始终保持理智是一种奢侈”,在原著中是指挥官最后对叛军们说的。如果后面真的排个叛军线,再由指挥官说一遍,应该是个不错的梗。
- 在电影热映的时候,迟迟没有打分,在科幻粉、大刘粉、星空粉多重滤镜下,打五星也没什么问题,不过剧情以及连贯性真的还是太弱了些,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打磨。